来源:黄河新闻网时间:2025-11-27
“又见山西蓝!”近年来,山西的蓝天白云和瑰丽晚霞变成了朋友圈的“常客”。这份让三晋百姓抬头可见、随手可拍的“幸福感”从何而来?在11月2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孙炜用一组组扎实的数据,揭示了“颜值”飙升背后的“硬核 ”实力——山西空气质量实现多项历史性新突破。
综合指数“八年连降”
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孙炜介绍,今年1—10月,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大幅降至3.57。比“十三五”末同期下降29.6%,改善幅度位居全国前列。这项指标已经实现“八年连降”。
污染物指标全面达标
今年以来,全省11个设区市PM2.5、PM10、SO2、NO2、CO、O3这六项大气污染物平均浓度分别降至28微克/立方米、56微克/立方米、9微克/立方米、22微克/立方米、1.1毫克/立方米和158微克/立方米,与“十三五”末相比均呈大幅度下降趋势。预计到年底,这六项指标将首次全面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要求。
燃煤污染治理成效显著
数据显示,全省SO2平均浓度在“十三五”时期大幅下降66.1%的基础上,“十四五”时期再度下降50%,成为改善幅度最大的指标。“这充分体现了我省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实施散煤清洁能源替代的成效。”孙炜表示。
重污染天明显减少
全省11个设区市重污染累计天数已从“十三五”末的89天降至目前的7天。重污染天数比例连续五年控制在1%以内,中度及以上污染天气减少近八成。
各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这场蓝天保卫战不是个别城市的“独角戏”,而是全省范围的“大合唱”。与“十三五”末同期相比,今年1—10月,全省11个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幅度在23.4%—35.5%之间,其中长治、临汾、晋城、太原4市改善幅度超过30%。在关键的PM2.5指标上,临汾、长治、晋城3市的改善幅度更是超过了40%。
从“盼蓝天”到“拍晚霞”,这场“蓝天白云”的频繁打卡,正是山西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的最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