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

非遗点亮古村新景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11-26

初冬时节,漫步在平遥县西源祠村,古建筑的飞檐与非遗工坊的玻璃在晨光中交相辉映。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战略部署,正在这座千年古村里化作“非遗+旅游”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这15处古院,处处都留着乡愁,也装着未来。”走在修葺一新的古茶坊街上,平遥县城乡融合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邱继耀介绍道。

近年来,西源祠村创新推行“n+20”(n年建设期免租+最长20年租赁期)模式,由村集体组织整合闲置资源,与平遥县城乡融合公司合作,将闲置民宿、古院活化利用为民宿、非遗体验馆、民俗展示空间等,在保留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赋予了传统空间新的文化功能。

转过街角,非遗街区的热闹景象扑面而来。面塑、堆绣、瓦当等非遗技艺在非遗传承人手中焕发新生,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体验。

千年古刹寿圣寺,如今被活化利用为非遗展厅,不仅展示民间医药等非遗项目,还引进了系列文创产品,成为文化传播的新空间。

2024年9月试运营的研学基地,更是让西源祠村焕发出青春活力。孩子们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体验传统技艺,老师们在研学教室内讲解晋商文化,余音袅袅,趣味盎然。如今,这里已是市县两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让农民就地能够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西源祠村以示范项目为牵引,通过土地流转、租赁村集体农耕机械设备及提供劳务活动,实现村集体、村民增收153余万元。

“我家流转了2.3亩土地,不仅每年能拿上土地流转费用,我自己还在城乡融合公司特色种植园工作,月收入有4000元。”村民李树泽说道。

与李树泽一样,很多村民通过“土地流转金+务工工资”实现了双增收,守着家门口过上了好日子。

如今,随着平遥源景区直通车的开通,文旅发展的热度正加速转化为民生福祉的温度。研学公寓和教室的投用,更带动了餐饮、保洁等配套服务需求。“在家门口赚钱”成为越来越多村民的选择。

夜幕降临,白天的热闹劲化作了升腾的烟火气。村民与游客的欢笑声久久回荡在村子上空。这笑声里,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有基层干部群众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坚定。

“我们将坚持以文化为纽带,持续推动‘文旅+非遗+研学’深度融合,让非遗在平遥源‘活’起来、传下去。”邱继耀的话语坚定有力。

古村新景,正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徐徐铺展。

记者 吕斌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