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11-24

工作人员入村宣传。 记者 程婧 摄
“以前种玉米,就怕遇上天灾。辛辛苦苦忙一年,一场灾害全白费。现在有了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我们种地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近日,在寿阳县锦园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全民紧紧握住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寿阳支公司工作人员的手,连连道谢。
今年,受旱情影响,朱全民种植的玉米长势不佳,这让他一度愁眉不展。令他没想到的是,保险公司很快主动对接,工作人员走进田间地头仔细查看玉米生长状况,严格按照农业保险操作规范,逐地块核实受灾程度、记录相关数据,全力推进理赔评估工作,让农户们切实感受到了政策保障的温度。
这温暖的一幕,正是我市2025年民生实事——政策性农业保险推广工作的生动缩影。
农业兴则农民富,仓廪实则民心稳。作为今年政府承诺的十六件民生实事之一,政策性农业保险自启动以来便按下“快进键”,如今已在全市形成全覆盖态势。全市共完成小麦完全成本保险承保6.9万亩,承保覆盖率82%;完成玉米完全成本保险承保251万亩,承保覆盖率80%;完成稻谷完全成本保险承保602亩,承保覆盖率62%。小麦、玉米、稻谷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综合覆盖率达到了80%,远超“推动粮食作物综合承保覆盖率达60%以上”的指标要求,为万千粮农撑起了抵御风险的“防护伞”,也为粮食安全筑牢了“压舱石”。
政策的快速落地,离不开一套“上下联动、精准滴灌”的推进体系。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牵头成立专项工作专班,结合我市农业生产特点制定实施方案,通过专题座谈会厘清工作思路,以月度进度调度掌握推广动态,确保政策执行不跑偏、不走样。
各县(区、市)则组建起“基层干部+农技人员+协保员”的宣传队伍,他们带着宣传手册、拿着计算器,走进田间地头,用“大白话”讲解政策。“大叔,您看这张表,每亩交几块钱,遇到旱涝、病虫害,最高能赔900元。”“大姐,赔款能买种子和化肥,接着种地不耽误。”通俗易懂的讲解,让农户们对政策从“不了解”变为“主动办”。
“真金白银”的理赔,让农户们切实感受到了政策的温度。“好年景里,农业保险的作用不明显,但一旦遇到灾害,作用就凸显出来了。”太谷区水秀镇东怀远村村民胡天成深有感触地说。农业保险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农民的因灾损失,还能帮助大家快速恢复生产、稳定收入。
与传统农业保险相比,完全成本保险的“升级”之处显而易见。保障范围从种子、化肥等直接物化成本,扩展到土地成本等农业生产总成本,保障范围更广,保额更是大幅提升:小麦保额从400元增加到800元,玉米保额从400元提升125%达900元,稻谷保额从500元提高80%至900元。
农险“保障网”越织越牢,粮食生产的“内生力”持续迸发。政策性农业保险不仅有效增强了农民的抗风险能力,更通过稳定种粮预期,推动小麦、玉米等主粮作物种植面积稳步增长,为全市粮食安全筑牢根基,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记者 武玲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