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民生

戏韵润乡村 惠民暖人心

——我市免费送戏下乡惠民工程超额完成任务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11-24

演出现场 记者 程婧 摄

“戏台子搭到家门口,名家名段看得过瘾,这样的文化盛宴我们打心眼里喜欢!”近日,在榆次区鸣谦村的文化广场上,看完精彩晋剧的村民们赞不绝口。

2025年,作为省、市政府重点民生实事之一的“免费送戏下乡”惠民工程在晋中大地持续升温,1140场精彩演出如春风化雨,将欢声笑语送到田间地头,把文化暖流注入乡村肌理,让“家门口看大戏”成为农村群众的幸福日常。

“免费送戏下乡”惠民工程像一座坚实的连心桥,紧紧联结着党和政府与广大农村群众的心。过去,村民们只能在电视机里看戏曲表演,如今流动戏台扎根乡村,现场的唱腔、身段与互动氛围,让大家直呼“比电视上热闹百倍”。在晋中乡村,送戏下乡的戏台早已成为最具人气的“文化地标”,每场演出都座无虚席,看戏成了农村群众最期盼的文化盛事。

这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惠民举措,绝非简单的文艺演出,而是省、市政府践行执政为民理念的生动实践。针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相对匮乏、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这项民生工程精准发力,将优质文化资源从城市延伸到乡村末梢。2025年,全市原定送戏下乡演出任务1030场,最终以1140场的实际演出量超额完成10.6%,完成率高达110.6%。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市文化和旅游局的精心谋划和各县(区、市)演出院团的倾情付出,更是千万农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热切期盼。

为把民生实事办实办好,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财政局严格按照省级部署,联合制定《晋中市2025年免费送戏下乡惠民工程实施方案》,为工作开展划定清晰“路线图”。在演出安排上,主办方尽显巧思:优先选择群众基础好、观看热情高的村落,榆次区西长凝村、寿阳县重桃村等常年“人气旺”的乡村,今年都迎来了不少于3场的专场演出;演出时间特意避开农忙时节和自然灾害多发期,巧妙衔接春节、端午、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让村民们能放下农活、安心看戏。对于偏远分散的山区村落,演出团队组成“流动小分队”,带着轻便器材翻山越岭,把舞台搭到村口晒谷场、乡村文化广场,让山区群众也能平等共享文化盛宴。

台上好戏连台,台下掌声不断。2025年的送戏下乡演出内容丰富多元,涵盖晋剧、秧歌、歌舞等多种本土特色节目,既有《打金枝》《程婴救孤》等历经岁月沉淀的经典传统剧目,也有反映乡村振兴、移风易俗、法治建设等时代主题的新编现代戏。演员们身着精美戏服、唱腔字正腔圆、动作惟妙惟肖,引得台下观众时而屏息凝神,时而拍手叫好,时而跟着哼唱,现场气氛热烈而温馨。

连续多年的“免费送戏下乡”惠民工程,早已超越文艺演出本身,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的重要载体。演出中,演员们通过剧情演绎、互动问答等通俗易懂的方式,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潜移默化地传递给群众;经典剧目里的忠孝节义、家国情怀,滋养着村民们的精神世界;现代剧目倡导的文明新风、法治观念,助力乡村治理效能提升。

记者 张凯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