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县区>榆次

率先突破引领发展 厚植优势擘画新程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11-21

榆次作为晋中主城区,也是太原榆次太谷城市核的“核中之核”,肩负着率先突破、引领发展的时代使命。过去五年,榆次走过了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历程,收获了来之不易、弥足珍贵的成果。特别是2022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榆次,全区上下铭记关怀、踔厉奋发,认真贯彻省、市部署,有效应对复杂形势,全力克服困难挑战,取得了令人自豪的发展成就。截至2024年,经济总量达479.5亿元,位居全市榜首、全省前列。“十四五”规划目标圆满完成,约束性指标全面达标,榆次高质量转型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转型发展”的殷殷嘱托,新质生产力动能澎湃

坚决扛起转型发展使命,在破解“一房独大”“工业短板”等结构性矛盾上久久为功,推动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6.1:10.4:83.5。立足强一产,“特优”名片愈发闪亮。坚守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成功摘取“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金字招牌,东阳镇获评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怀仁老陈醋”及蔬菜、水果特色专业镇组团并进,“榆次好吃吃”区域公用品牌声名远扬,现代农业图景浓墨重彩。聚焦稳二产,“跨越”势头更加强劲。聚力“传统升级”与“新兴培育”双轮驱动,纺机液压跻身省级专业镇,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产值突破300亿元大关,百亿千兆新能源基地初具规模,甲醇应用示范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工业转型步伐破局突围。突出进三产,“活力”画卷跃然眼前。擦亮“怡然见晋中”城市文旅形象,入选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乌金山镇荣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奥莱、双万达、怡然青年广场等消费地标活力迸发,街区经济、演艺经济、冰雪经济等多元业态蓬勃兴起,短视频创作审核基地成功落户,山西中部城市群“游购娱”新地标强势崛起。

勇担山西中部城市群“核中之核”的战略重任,城乡融合格局一新

坚持将“服务太原就是发展晋中”的理念镌刻在榆次发展全过程、各领域,高质量编制区级国土空间规划,顺利推动什贴镇整建制并入乌金山镇,启动郭家堡、乌金山等重点乡镇规划编制,完成53个实用性村庄规划,构建起城乡融合、区域协同的现代化发展新框架。城市能级实现历史性跃升。突出交通先行,打通安宁街西延等榆太城际“断头路”,保障武宿机场三期配套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108国道改线、太绥铁路东阳编组站等战略性项目推进,城市发展框架不断拉大。铺开历史上规模最大、惠及最广、影响最深远的城中村改造,王湖等4个安置项目圆满交付、聂村二期等2个安置项目顺利选房,高标准改造老旧小区25514户、加装电梯76部,匠心打造“田园诗意城市”,为城市更新提供了生动鲜活的“榆次样板”。乡村振兴谱写突破性华章。扎实做好巩固衔接工作,深入学用“千万工程”经验,精心打造15个精品示范村、22个提档升级村,成功承办国家级“以电折水”、省级种业振兴等重大现场会,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公共照明、网络信号、快递进村等公共服务全域覆盖,乡村呈现产业兴旺、环境秀美、治理有效的崭新面貌,《宜居宜业和美北田》专题片在央视亮相,斩获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和省级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两项桂冠。校地融合闯出示范性新路。创新构建校地融合“1方案4办法”制度体系,重磅推出高校教师来榆创办科技创新型企业28条、促进就业20条、放宽落户14条、街校共建7条等一揽子政策红利,高新技术企业总数持续领跑全市,“双融双创”辐射带动全域,“晋中有座大学城”向“晋中是座大学城”深刻蝶变。

聚焦榆次区“百万人口”的美好期盼,民生福祉温暖厚实

更加突出人民至上,将八成以上财政收入投向民生领域,民生实事全面高质量完成,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民生保障充满温情质感。荣膺“山西省促进就业先进地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到4.96%和6.22%,跑出了富民增收的“榆次速度”。山西师大附等一批优质教育资源建成投用,“长幼随学”“放心午餐”按需覆盖,“小饭桌”治理、“成教园”管理形成示范经验。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南院区正式开诊,榆次区人民医院、榆次区中医院晋级三甲医院,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通过验收,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顺利迎接复审。“华晟咱家”成为省级示范养老机构,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5个国家标准,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小区标识牌补缺焕新、废品收购站规范运营,“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成为全省标杆。安全防线筑得更牢。在全市率先完成海拔900米以下区域散煤清零,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国排名大幅跃升超60个位次,“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全面推进,涂河获评省级“四星级幸福河湖”,国省市考5个断面水质稳定达标,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生态美景成为常态。荣膺“煤矿安全放心县”,大力度推行小区充电桩加装、“消防车进小区”等系统治理,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升。金融风险防控精准有效,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稳妥化解,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治理效能实现系统提升。文物四普工作有序推进,五经普圆满完成,国家级普法守法示范区创建扎实有效。新一轮机构改革任务全面落实,“榆次便民宝”数字治理平台创新上线,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规范建立,通过“为车减负”“为马赋能”,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