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11-20
“十四五”时期,是榆社夯实发展基础、转化潜在优势、奋力追赶超越的重要阶段。五年来,我们认真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紧扣县委“12482”工作思路,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增速加快、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的良好态势。
●聚焦争先进位,全力跑出追赶超越的“榆社速度”
全力以赴抓经济、促增长,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
七项核心指标中,保持了三项以上增速位居全市上游。GDP年均增速5.7%,总量历史性突破50亿元大关,较“十三五”末增长40%。2024年,农民人均收入增速、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均位列全市第二。收官之年,固投增速保持在3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保持在20%以上,均处于全市前列。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6%和10%以上,“发展提速、争先进位”的态势更加强劲。
●聚焦优势转换,全力蓄积长远发展的“强劲动能”
云竹湖开发保护取得重大进展,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持续推进投资2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景区服务功能日臻完善。通过构建“旅游+赛事”“旅游+研学”“旅游+康养”等新模式,成功打造“怡然见晋中·亲水度假云竹湖”IP,荣获“山西好风光·最美云竹湖”、山西省首批幸福河湖、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等称号。能源产业实现突破,“榆社—武乡区块”被列入国家首批煤层气勘探开发示范项目,全力保障晋祥公司年产5亿立方米、华新公司年产1亿立方米项目建设;布局日产50万立方米LNG液化工厂,煤层气正成为支撑“十五五”发展的新增长极。新能源产业异军突起,全县装机规模达到126万千瓦,占全市总量的五分之一,7家新能源企业成长为规上工业企业。总投资60亿元的郭家山100万千瓦抽水蓄能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总投资32亿元的3个储能项目加快建设,为未来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聚焦民生福祉,全力塑造宜居宜业的“品质生活”
民生支出占比持续稳定在80%以上。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成文峰街、凤台路等6条主次干道及143条小街小巷的综合改造。完成50个老旧小区改造,新建商品房22万平方米,群众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新建县医院投入使用,完成7所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构建了城乡一体的120快速急救网络,成功创建省级中医药工作示范县。投入近1.4亿元,新建第三幼儿园、榆社中学餐厅等,教育、医疗成为群众感受最深的民生工程。创新农村居家养老“五个一点”新模式,得到中央和省级高度认可。建成太行一号旅游路180公里,有效串联红色遗址与自然景观。首推全域免费公交,创新“城乡公交+小件物流+邮政快递”一体化融合模式,成功获评2023年度省级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榆社古建”劳务品牌荣获全国“2023年脱贫地区特色劳务品牌”(山西唯一),被评为典型案例。
●聚焦产业升级,全力构建多元支撑的“转型格局”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坚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播种面积稳定在20.6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5.7万亩,实施单产提升行动10万亩,粮食生产能力稳步增强。深入实施“三个倍增”计划,设施蔬菜产业从“零星示范”发展为“集中连片”,完成3000亩提质增效,推广羊肚菌、松茸、草莓等高附加值品种,形成了社城、西马、北寨等核心连片种植基地,产业规模与效益同步提升。创新推行“政府+银行+企业+保险+担保+农户”六位一体模式,肉牛饲养量达到5万头,存栏量和能繁母牛数量较2021年底分别增长230%和266%,产业链产值翻番至3.2亿元。生态甲鱼养殖规模突破50万只,深加工项目建成投运,成功构建了集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
传统工业蓄势崛起
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户。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和工业利税总额较2020年均实现翻番。榆化公司4个批次原料药量产,从传统基础化工向基础化工与医药化工并重转型。广生公司胶囊产能达到630亿粒,全国第一。广华源药用复合膜产能突破万吨,跻身全国前五。天生公司新建阿胶厂,加快阿胶系列产品研发,竞争力显著增强。医药包材产业入选市级首批专业镇,特色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第三产业活力迸发
成功承办中国铁人三项、半程马拉松等国家级精品赛事,“怡然见晋中、五一欢乐游”“云繁星”度假等文旅活动持续升温,云竹湖景区年接待游客突破80万人次。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累计补贴农产品上行快递3万余单,支持本地企业网络销售超30万元,线上农产品销售额稳定在5000万元以上,“榆社县快商合作进村项目”入选国家首批“快递进村”典型。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季季有大赛”成为常态,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提升至64%,较“十四五”初期提高1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