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民生

用心呵护未来 为爱播撒希望

——我市扎实推进惠残民生实事落地见效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11-18

实施扶残助学(大学生)圆梦工程、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进行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补贴……今年以来,我市聚焦残疾人“急难愁盼”,持续推动残疾人民生实事走深走实,不断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感谢扶残助学(大学生)圆梦工程,缓解了家里的经济压力,让我能更专注地投入学业。”就读于大同大学的小许来自我市一个特殊家庭,父母都是残疾人,收入微薄,她和弟妹三人的学费让家庭不堪重负。市残联通过摸底排查、主动对接等方式,及时缓解了她的就学压力。

“扶残助学圆梦工程”是2025年省、市政府承诺的民生实事之一,旨在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大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圆大学梦。市残联严格遵循“申请—审批—公示—发放”的流程,通过前期摸底、中期资料初审和后期集中审核等多个环节,今年确定594名资助对象。市残联负责人介绍:“今年3月10日,281.7万元资助资金已悉数打入受助学生本人银行卡,及时有效解决学子们的燃眉之急。”

教育是托举残疾人家庭的基石,康复则是点亮残疾儿童未来的明灯。在晋中市悦爱生少儿康复中心,记者偶遇了元旦的奶奶,她说:“元旦的父母是聋哑人,由于缺乏语言环境,元旦快3岁了还不会说话。在机构老师一对一的耐心指导下,元旦已顺利进入幼儿园。”元旦的奶奶不住地感谢:“悦爱生少儿康复中心帮忙申请的补助资金,减轻了家里的负担,也给了孩子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悦爱生是经市残联认定的“智力残疾”和“孤独症”定点康复机构,负责人武红霞介绍:“2025年1月至今,已经累计服务智力残疾和孤独症儿童56人。其中13人已经进入普教小学或幼儿园进行全日制学习,不再进行康复训练。”

据介绍,今年,我市共为1012名0至15岁残疾儿童提供抢救性康复救助,完成省定任务的130.92%。市级配套救助资金将全日制康复标准从省定的1.5万元提升至2万元,非全日制从0.9万元提升至1.2万元,切实减轻了残疾人家庭的经济负担。

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是帮助残疾人改善生活的重要支撑。不久前,和顺县居民王小利为患小儿麻痹、生活无法自理的哥哥申请了护理床,他说:“多功能护理床操作简便,大大减轻了照护压力。”

今年,全年共为5472名残疾人提供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完成省定任务的150%。目前,全市每个县至少有一所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和辅助器具适配定点服务机构,市残联对定点服务机构实行“谁评定、谁负责”的管理原则,通过突击检查、专业培训等方式,全面提升康复救助质量,真正打通了服务残疾人的“最后一公里”。

市残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用心、用情、用力,托举起每一位残疾青少年的梦想与希望,让更多‘新声’自信启航。”

记者 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