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天下>山西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太原加快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

来源:山西日报时间:2025-11-16

初冬时节,景色宜人。11月12日,晨光穿透薄雾,暖阳斑驳洒落,太原滨河自行车专用道如红色丝带沿着汾河廊道铺展开来。骑行于车道中,清脆的车铃声阵阵响起,金色的树叶不时映入眼帘,一路骑行一路景。

  滨河自行车专用道是太原市沿汾河两岸建设的非机动车通行设施,北起上兰汾河漫水桥,南至迎宾桥以南2公里处,全长75公里,兼具赏景健身功能,完美衔接了通往城区的每一座网红桥和各条主干线。“原先汾河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现在山清水秀,环境越来越好了,自行车专用道是我们骑行爱好者的首选之地。”市民赵晓杰高兴地说。

  近年来,太原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全域治山、系统治水、强力治气、综合治城,坚持“四治”一体推进,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统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城市治理等重点工作,如今的太原,绿带环绕、森林围城,城市公园数量居全国前列,林木覆盖率达43%,蓝天白云成为常态,“锦绣太原城”盛景正在变成美好现实。

  在全域治山过程中,太原市已构建起“远郊+近郊+核心圈层”的绿化体系,让并州处处彰显生态之美。远郊山区,聚焦山体破坏面复绿和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同步推进宜林荒山荒地造林、低效林改造、高标准造林,在筑牢生态屏障的同时,实现国土绿化与森林质量“双提升”。近郊山城连接带,深挖自然与人文资源,完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推进绿色驿站、森林康养基地等建设。城市核心圈层,“百园增绿”工程持续推进,完善“两环一纵”绿道网络。昔日的采煤沉陷区、生态破坏面呈现出了层林叠翠、风景秀美的生态景观。东西两山先后建成了30个各具特色的城郊森林公园。

  以系统思维统筹水的全过程治理。太原市坚持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资源约束协同推进,全面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规划实施的52个治理项目,截至9月初,已完工38个,剩余14个按序时推进。创新运用“天眼系统+人工巡河”模式,对入河排污口、主要断面进行实时监测。汾河43公里生态长廊纵贯全城,6个国考断面、4个省考断面水质显著改善,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总体向好。

  强力治气,全方位、全链条、全天候加强大气环境治理,天朗气清幸福底色不断厚植。太原打出“治污、控煤、管车、降尘”组合拳,针对臭氧成为首要污染物,分类施策、重点攻坚。太原市生态环境部门依托大气污染指挥调度平台,整合高空视频、用电监管、无人机巡查、渣土车及非道路移动机械在线监控等功能,对大气环境实施全天候、全方位监控。今年前三季度,太原市区优良天数201天,优良率73.6%,优良天数比去年同期增加35天。

  综合治城,增进民生福祉,建设宜居宜业美丽城市。太原市着力优化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素有“三晋第一街”之称的迎泽大街旧貌换新颜,新建路(北沙河—迎泽大街)10月20日正式通车,太原地铁1号线2月开通运营,与2号线形成“力”字形网络,城市交通出行更加便捷。供水、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等民生工程扎实推进。此外,太原市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以深化文旅体制改革为牵引,推动景区提档升级,承办重大体育赛事,大力发展演艺经济,打造“博物馆之城”,全力建设旅游热点门户城市和国内外重要文化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