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11-12

山西光存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记者 程婧 摄
讲述人
山西光存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徐君
10月17日,在2025年“创客中国”山西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的颁奖台上,山西光存的“磁光电融合存储技术的研究及应用”项目从500多个优秀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山西省第一名。这份荣誉,见证了一场历时两年的“技术长征”——一段从底层核心技术突围,到努力实现全链路自主可控的漫漫征程,山西光存不仅只构建一套存储系统,更在为数字文明打造一套高可靠、强安全、可持续演进的数据基座。
时间回溯到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印发《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加速存力技术研发应用”。对于档案数据等涉及国家战略信息的重要资源而言,关键技术受制于外国公司或机构,将带来巨大的风险。这不仅是成本和效率的问题,更像是在我们数据安全的命门上,悬着一把无形的剑。
同年,山西光存落户综改区晋中开发区,我们立下决心,要走自主创新的路子,找到既能应对海量数据存储挑战,又能把数据存得安全、存得放心的自主可控技术方案。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当其冲的就是突破光介质的容量限制。我们选择了一条最艰难、最根本的路径,在国际通用的1.2mm标准盘片厚度内,进行“极限微雕”,努力实现道间距的进化和容量的飞跃。为此,光介质研发团队的工程师们日夜坚守在电子显微镜前,调整镀膜配方,优化刻录策略……更窄的道间距是容纳更多数据轨道的先决条件,经过长时间的攻坚克难,最终我们将道间距缩短到225nm,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与此同时,为实现数据多层记录的关键技术,研发团队在光介质盘片上实现“岸”与“坑”同时记录的技术突破,大幅提升了面密度。这不仅是参数的突破,更标志着底层大容量光介质实现了从核心材料、镀膜配方到精密工艺的自主化。与此同时,山西光存还成功获得国际蓝光联盟(BDA)的认证,核心技术自主与国际标准认可的并举,标志着中国存储技术已在底层介质领域跻身全球顶尖行列。
突破了容量,速率也是一道屏障。面对数据调用响应时间达分钟级的行业现状,我们决心打破这一技术壁垒,向极致低时延发起挑战。这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机械、硬件、软件深度协同。为此,我们展开多领域协同攻坚,开创性地采用了半封闭设计的光盘匣,并通过精确定位盘片及弹出设计,优化了盘片抓取的时间,通过水平滑道设计,实现了光盘在盘匣与光驱之间的最短距离传送,通过系统软件及光驱的联合优化设计,缩短了光驱的盘片启动、寻道及定位数据的时间。最终,我们成功将端到端访问时延降至10秒以内,为各行业应对数据洪流提供兼具高速响应与长期保存能力的自主化方案。
今年上半年,山西光存在工信部组织的“2025算力强基揭榜行动”中,成功揭榜了“磁光电融合存储系统揭榜任务”,积极为算力基础设施的发展贡献专业能力。
山西光存从核心介质到应用终端,从技术追随到产业引领,已成功构建起集光介质、驱动器、光盘库、软件平台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如今,我们正朝着更大容量、更高速率的技术巅峰持续攀登,这场技术长征没有终点,我们将以核心技术突破为引擎,为千行百业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解决方案,筑牢数字时代的存储底座。
记者 张颖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