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家大院在中堂

犀牛望月镜

乔家大院外景

九龙灯

万人球

九龙屏风

乔家大院
在中国古代建筑的璀璨星河中,北方民居以其优美柔和的轮廓与变化多样的形态,独树一帜。坐落于山西祁县的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便是其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它于1986年对外开放,其创建时间可追溯至清乾隆二十年,整座建筑群不仅是砖石木瓦的巧构,更是一部镌刻着晋商辉煌的立体史书。
明清两代,晋商纵横商界500年,将“德行天下、汇通天下”的商业传奇与文化精神,凝铸于一处处恢宏的宅第。乔家大院文化园区,正是清代北方民居的典范之作,其规模宏大,布局严谨,高墙深院宛若城堡,既彰显着气派,也守护着安宁,不仅极具艺术观赏价值,也为历史研究与文化传承提供了宝贵范本。
推开乔家大院厚重的门扉,仿佛开启了一段尘封的岁月。游走于院落之间,从严谨的伦理格局到传统的布局讲究,从儒家的文化印记到鲜活的民风民俗,游客能从建筑的每一个侧面,窥见古人的审美意趣、思维方式与生活哲学。乔家大院文化园区,以其博大精深的建筑文化、传统文化与非遗文化,向世界展现着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
皇家有故宫 民宅看乔家
乔家大院文化园区位于晋中市祁县,以明清晋商翘楚、闻名海内外的商业资本家乔致庸等乔氏家族的宅院而得名,由乔家大院“四堂一园”和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组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优秀文博单位、全国文明旅游单位、山西十大文化品牌、山西十佳品质旅游景区。
乔氏家族宅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由在中堂、德兴堂、保元堂、宁守堂和乔家花园五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25600余平方米,共有18个大院、41个小院、731间房屋,被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等单位确定为“全国人文生态旅游基地”。
在中堂 将儒家“不偏不倚,执两用中”的“中庸”之说嵌入其中。“在中”,即坚守中庸。在中堂院落整体布局构成一个大吉大利的“囍”字形,由此可见乔致庸对宅第正堂的命名用心良苦、用意精深。
德兴堂 乔全德的儿子乔致祥的宅院,堂名取《诗经》中“长发其祥”和《中庸》中“惟有德者居之”之意。院落群布列有致、层次分明,总体布局为隶书“寿”字,装饰考究,古朴典雅。现在,德兴堂展览着乔家“大德兴”票号柜台和银窖场景。
保元堂 取意“秉承科举,保元登科”。保元堂由乔家第四代乔超五所建,是乔氏家族中最有文化的一支。整体院落布局不仅设计精巧、威武气派、还体现了官衔品级特色。目前,保元堂分别展出有最富晋中民俗特色的社火活动场景,以及婚俗、寿堂、开锁等场景。
宁守堂 乔氏家族始祖乔贵发的故居。堂名取意“宁静致远,取信守约”。目前,该院落展出有晋商万里茶路再现图及相关场景。
花园 位于保元堂与宁守堂之间。徜徉其中,我们可以饱览这里的亭台阁榭、小桥流水,芳菲摇曳、蝶燕翩跹、云雾缭绕……是一处极富北方园林特色的景观。穿过这座花园,可以暂且从庭院的凝重中走出来,去观赏与体验乔家的另一面。
乔家大院是一座典型的清代民居建筑群落,大院设计精巧,建筑考究、规范且富有变化,既有整体美感,在局部建筑上又各具特色,是集北方民居建筑精华之大成的艺术珍品。大院内,精致的彩绘和巧夺天工的砖雕、木雕、石雕等俯仰可见、异彩纷呈;装饰题材广泛,主要呈现花卉、动物、人物等造型独特、寓意吉祥的图案;装饰工艺运用多样的形式和手法,采用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化俗为雅,或谐音、或明示、或暗喻,以景寄情,庄重典雅,具有强烈的生活趣味,且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思想内涵,体现了宅院主人传统的道德文化和审美情趣,被专家誉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馆藏珍宝琳琅 晋商遗风宛在
乔氏家族是明清时期的晋商翘楚,是闻名海内外的商业资本家,留下的不仅有精美的建筑宅院,更有闻名遐迩的珍宝。目前,共有馆藏文物6359件。在此介绍四件珍宝。
犀牛望月镜 乔家镇宅之宝,国家一级文物,采用东南亚进口铁梨木精雕而成,配以毛光玻璃,造型独特、样式美观、寓意深刻,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堪称稀世珍品。整座镜高近2米,重1吨,由三部分构成,上方明镜代表月亮,中间是祥云,底座是犀牛。乔家尊奉“犀牛望月镜”为生财镇宅之宝,也是为了告诫后人无论干什么事情都不能粗心,经商更要一心一意。1997年香港回归时,山西仿制一面“犀牛望月镜”,送给当时的香港特首董建华先生,这面镜子用材和设计非常讲究,寓意香港1997年回归。
九龙灯 这件宝物被称为“东方奇观”,乔家现保存有两盏。据专家介绍,迄今为止,在我国还没有发现第三盏。九龙灯用珍贵的乌木雕刻而成,灯高91公分、重7.9公斤。上面雕有九条龙,故称“九龙灯”。九条龙分上下两层排列,上层四条,下层四条,灯身下方是第九条龙。下层四条龙的龙身可以来回旋转弯曲,中间有轴,弯曲后可以组成一个“卍”字形,“卍”字顶端是龙头,龙头上装有蜡签可以点蜡烛。灯身呈八棱形,共有八个平面,其中四个面装的是水银镜,另四个面装的是风光玻璃镜,蜡烛一旦点燃,通过水银镜的反射,四支蜡烛就变成了八支,显得整个屋子特别亮堂。灯的顶端是葫芦造型,葫芦嘴上置有铜钩,可以悬挂。这两盏九龙灯是慈禧太后赐予乔家的宝物。1900年,八国联军攻进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逃往西安。路经山西时经费吃紧,乔家慷慨解囊赠银三十万两,解了慈禧太后的燃眉之急。回京后,慈禧太后将九龙灯和“福种瑯嬛”匾额一起赐给乔家。
九龙屏风 屏风高2.7米、长4.07米,用花梨木雕刻而成。屏风中间的九条龙用岫玉镶嵌,雕刻工艺精湛细腻,颇有飞龙在天、栩栩如生的韵味。屏风上,除9条大龙外,周围还雕有72条小龙。小龙形态各异,若隐若现,交错盘绕,参差有致。整个屏风做工精巧,是乔家大院里一件价值连城的镇宅之宝,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万人球 万人球为乔家大院建筑群核心文物,是悬挂于会客厅天花板的水银玻璃球装置。当年,这颗球悬挂在会客和洽谈生意的地方,能起到监视的作用,无论有多少人在房中,无论站在哪个角度,都会按一定比例缩小,而且映像清晰,不会变形,即便是从外面走进人来,你都可以从万人球里先发现,所以也叫“望人球”。
雕饰彩绘寄愿 吉祥福瑞盈门
俯瞰在中堂建筑群,完全可以用“气势磅礴”一词来概括。楼房院与平房院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正院与偏院主次分明,均衡对称。院中有院,院内套院,整齐规范,井然有序。院落整体布局构成一个寓意大吉大利的“囍”字形,不难看出,其中包含着乔致庸非同凡响的匠心。正因为如此,在起伏跌宕、惊心动魄的晋商故事落幕之后,这里就成了那段不朽历史的记录、历史有形的遗存。因此,这里不仅仅是一座“大院”,还是一种无可替代的“文化”。
在中堂是一个全封闭式城堡建筑,大院大门坐西朝东,寓意紫气东来。大门对面是一条长80米、宽7米的石铺甬道,甬道尽头有祖先祠堂,与大门遥遥相对。这条甬道把大院分成南三院和北三院。整个大院的建成经过了乔家五代人,跨越160余年,分三期完成。
第一期工程一号院,是乔家第五世乔贵发于清乾隆年间修建,距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
第二期工程二、三、五号院,于清同治、光绪年间,由乔家第七世乔致庸主持修建,那时正值乔家最为鼎盛的时期。其中第五号院最有特色,这也是乔致庸的住所,距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
乔致庸是乔家达到鼎盛期的掌家人。他执掌家政期间,人丁兴旺、家资千万。他于1881年开设大德恒票号,1884年开设大德通票号,总号设立在祁县古城内,分号遍布全国各地。乔家当时号称走遍天下不住店,乔家鼎盛时期总资产达到数千万两白银,占大清国库的七分之一,可谓富可敌国。
第三期工程四号院和花园是1921年前后,由乔家第九世乔映霞留美回来后修建,俗称新院。新院中西合璧、别具特色,距今也已经有100年的历史。
花园这块地原先是乔家买来准备修建学堂的,但正逢1937年战争爆发,1938年乔家人举家外出避难,所以没有来得及修建。以乔家大院为馆址开设博物馆后,由政府出资修建成花园。
穿过花园便可以进入乔家的德兴堂、保元堂和宁守堂三个院落,连同在中堂就组成了四堂一园。
北边三个大院,都是廊庑出檐大门,暗棂暗柱,三大开间,车轿可以自由出入。门外侧有上马石和拴马桩,从东往西数,一院二院都是三进院,一进为外跨院,主院布局是祁县一带典型的“里五外三穿心楼院”。
南面三个大院,都是二进式四合院,院门为硬山顶半出檐式门楼院,祁县叫贴壁门楼。所有的院落都是正偏结构,正院为主人居住,偏院则是客房和佣仆住室及灶房。
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阁六座。各院房顶有走道相通,俗称更道,便于更人夜间巡更护院。(未完待续)
本文由记者闫淑娟根据山西乔家大院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内容整理。照片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