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县区>榆次

以法治“软实力” 筑牢发展“硬根基”

—— 榆次区厚植法治沃土赋能治理现代化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10-27

开栏语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其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最终要扎根于基层、见效于基层。

在奋力收官“十四五”、谋篇布局“十五五”的重要时刻,为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热潮,生动展现法治晋中建设的基层实践与丰硕成果,本报今起特开设“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基层实践”专栏。

专栏将集中展示各县(区、市)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指引下,推进全面依法治县(区、市)的战略谋划、创新举措与特色经验,旨在通过这一平台促进交流互鉴,凝聚法治共识,引导全市上下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转化为建设更高水平法治晋中的生动实践,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

 

法治是治理基石,是福祉保障。榆次区作为晋商故里、红色热土,自古以来就传承着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文化基因。

近年来,榆次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把依法治区融入高质量发展全过程,特别是面对全区95万群众多层次、个性化的诉求期盼,坚持依法行政、做优法律服务,全区法治建设成果持续彰显。2022年和2024年,榆次区分别荣获全省“平安建设示范区”和“平安县城建设工作先进区”称号;2023年,榆次区法律援助中心获评“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法治,正日益成为规范社会秩序的“无形之手”,也成为温暖民心、守护民安的“有形之力”。

坚持政治引领 筑牢法治根基

法治理念是应对风险挑战的根本标尺,是推动区域发展的“定海神针”。榆次区委、区政府坚决扛起法治建设的政治责任和主体责任,始终把法治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高位推动、系统谋划、常态落实。

区委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将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第一议题”,纳入各级干部培训重点内容,推动法治理念入脑入心。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全面落实“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和“一把手”末位表态制度,确保决策科学、程序规范、责任清晰。在区委统一领导下,构建起“区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法治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基层党组织引领下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实现基层治理既有活力,又有秩序。

聚焦服务发展 提升法治效能

榆次区坚持法治与发展同频共振,以法治方式优化营商环境,护航高质量发展。区委、区政府秉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理念,持续推进依法行政,做优公共法律服务,以法治“硬举措”提升发展“软实力”。

在服务企业方面,榆次区开辟“四办”绿色通道,组建“入企服务小分队”,打造“政务服务直通车”,组织专业律师团队主动下沉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法律托管”等服务,助力普洛斯、中电建等重点项目加速落地,为定阳万达等百余家商户提供上门审批服务,为众多民营企业提供精准、高效的公益法律服务。榆次区人民法院累计审结执行涉企案件1.4万件,执行到位金额近90亿元;榆次区人民检察院获评山西省“服务和保障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优秀护企品牌。法治,已日渐成为榆次高质量发展最可靠的护航力量。

夯实基层治理 营造法治环境

榆次区积极推动法治资源向基层倾斜、法治服务向群众延伸,着力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法治社会生态。通过深化“一村一辅警、一社区一民警两辅警”“一村一社区一法律顾问”机制,全区培育“法律明白人”2300名,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317个,设立法官工作站26个,织密了基层法治服务网络。

针对榆次区人口结构多元、利益诉求多样的特点,榆次区扎实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与提升,深化信访工作法治化改革,推动群众诉求“一窗受理、一站调处、一体解决”。今年以来,榆次区四套班子领导干部带头“四下基层”,主动化解矛盾纠纷,精准破解信访积案,全区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法治建设成效获人民网等媒体点赞。法治,在榆次不仅接了地气,更暖了民心、见了实效。

记者 李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