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科教

在全国第二届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技能大赛中

太原理工大学“智联山海”志愿服务队荣获二等奖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10-27

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第二届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技能大赛决赛近日在山东烟台举行。由第25届、26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李航洋、毛勖淼、王格雅等组成的太原理工大学“智联山海”志愿服务队在比赛中荣获全国二等奖。

本次比赛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全国农科研究生志愿服务联盟联合指导,鲁东大学和安徽科技学院承办。大赛自今年3月启动以来,得到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与广大研究生的积极响应,共有187所培养单位的1888支团队报名参赛,参赛师生共计12992人。经初赛、函评等环节,最终来自109所研究生培养单位的329支团队进入全国总决赛。决赛分为科技类、教育类、管理类三个组别,各参赛团队在“志愿服务知识测试”“志愿服务工作展示”和“志愿服务案例分析”三个环节展开激烈角逐,最终39个团队获得一等奖、99个团队获得二等奖、188个团队获得三等奖。

太原理工大学“智联山海”志愿服务队聚焦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民族团结教育精准化覆盖不足等挑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与魂,融合“情感育人、文化润心、科技赋能”三大任务,构建起一套“认同引领—实践浸润—智能支撑”的系统化民族团结教育实践体系。他们立足民族地区儿童的成长需求,创新开展涵养家国情怀的音体美课程与艺术活动,设计“绘出我的美丽家乡”等主题,引导孩子们在描绘乡土、讲述民族故事、传承民族文化中涵养文化认同与情感归属,实现以情育人、以美润心。依托红色资源打造“红色宣讲+民族团结”双融合品牌,组织青年志愿者在学校、展馆等地担任讲解员,为来自不同民族的听众播下民族团结之种。同时,通过“传帮带”机制培育撒拉族“小小讲解员”,让民族团结的火种赓续绵延。聚焦西部民族地区教师短缺、教学资源不均的现实困境,引入AI大模型培训体系,为基层教师提供数字化素养、课堂设计与多模态教学能力的系统赋能;同时构建“AI+志愿辅导”线上服务机制,寒暑假持续为学生提供高质量陪伴与辅导,以科技架起教育公平的桥梁,实现“智”与“情”的同频共振,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第二届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技能大赛参赛规模与作品质量较上届显著提升,充分体现了全国研究生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高度热情与责任担当。作为每两年举办一届的品牌赛事,不仅为全国研究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重要机会,更推动了研究生培养单位与基层乡村的供需对接、资源整合,引导更多青年人才以专业所长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

记者 宋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