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10-24
近年来,太谷区侯城乡王诲庄村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核心、以环境为底色,结合实际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壮大特色产业、优化人居环境,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党建引领强根基,基层治理聚民心。王诲庄村以党建引领凝聚治理合力,面对村内长期闲置的“垃圾坑、坑洼”地等,村“两委”干部主动扛起责任,带头填埋垃圾、平整土地、改良土壤、修建灌溉排水工程。全民参与聚合力。通过召开党支部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协商研究拱棚项目的规划设计、收益分配、运营管理等关键环节,村民提出的“优先保障脱贫户租赁权”“收益向老年人倾斜”等20余条建议被纳入实施方案,进一步保障项目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特色产业壮集体,富民增收拓新路。聚焦拱棚蔬菜种植,推动产业从“分散零星”向“规模集约”转型。2023年前,全村仅有6座温室大棚、15座拱棚,以分散种植为主,成本高、收益低。拱棚园区建成后,22栋33亩拱棚实现集中连片种植,拱棚总数达28座,形成了规模化蔬菜种植基地。
环境整治焕新颜,宜居乡村展新貌。拱棚园区所在地曾是村民眼中的“老大难”,“坑洼”地堆满垃圾,常年散发刺鼻气味,不仅影响村容村貌,更存在安全隐患。该村党支部主动作为,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对33亩土地全面清理环境痼疾顽症,建立“专人清扫、定期巡查、群众监督”长效机制,对园区周边及村内道路、沟渠进行常态化保洁,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
延伸链条强产业,品牌建设提质效。王诲庄村依托现有拱棚园区,引进蔬菜深加工企业,发展育苗、净菜包装等产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建立“线上+线下”销售网络,对接城市商超和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实施“归雁”计划,吸引本村外出人才返乡创业,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让乡村振兴的“造血”能力持续增强。
记者 王爱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