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10-22
郑俊云
在榆次区张庆乡,提起那位扎根基层的到村工作大学生,乡亲们总会由衷称赞:“就是那个妮子,常往醋坊、田间跑,能把政策讲得比咱老陈醋还对味!”作为晋中市“同心圆”宣讲团宣讲员,郑俊云以张庆乡特色醋产业为纽带,将理论宣讲与群众需求深度融合,用接地气的表达、实打实的服务,成为乡亲们眼中“懂政策、接地气、有温度”的“醋香宣讲员”,让党的惠民政策在乡土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理论萌芽:在实践中读懂宣讲的温度
郑俊云就读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校期间就关注“人”与“政策”的联结。大四那年,她在社区实习,遇到一位想返乡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前来咨询,她立刻翻出相关政策文件,帮忙梳理:“你看,高校毕业生能申请一次性创业补贴,我帮你列个清单,咱们一步步办!”那段实习经历里,她深刻意识到:好政策需要“翻译官”,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沟通力”“规划力”,正是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关键。
醋坊传声:以醋为媒,让政策“活”起来
张庆乡素有“山西酿醋第一乡”之美誉,当地酿醋产业不仅是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更是政策宣讲的“天然载体”。初到张庆乡,郑俊云便将调研第一站选在全乡大小醋坊,与醋农、醋坊经营者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政策需求与发展困惑。
在张庆乡“元庆隆醋坊”,经营者李师傅曾向她吐露烦恼:“想扩大醋坊规模、拓展销路,可对相关扶持政策一知半解,怕走弯路。”得知这一情况后,她立即行动,整理张庆乡关于醋产业扶持的针对性政策,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读,“咱们张庆乡下一步将全力投入到醋产业专业镇的申报,扶持壮大重点企业。你看,咱们可以丰富醋的品种,比如拓展醋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价值。”李师傅听完说:“以前总觉得政策离咱远,经这妮子一讲,才知道全是帮咱发展的好政策!”
田间唠嗑:用家常话,把政策送进心坎里
除了醋坊,张庆乡的村口广场、农家院落、田间地头,也是这位“醋香宣讲员”的宣讲阵地。她帮老人在手机上查询养老补贴明细,给种植户现场解读农业保险理赔流程。她常说:“政策宣讲不是单向输出,而是要站在乡亲们的角度,把‘大道理’变成‘贴心话’,让大家听得懂、愿意信、用得上。”
从陌生的“外来妮子”到乡亲们信赖的“自家人”,这位到村工作大学生用脚步丈量乡土,用真心传递温暖,让党的惠民政策伴着张庆乡的醋香,浸润每一位乡亲的心田。如今的张庆乡,醋产业愈发红火,乡村环境愈发整洁,乡亲们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