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10-22
10月16日傍晚时分,离开戏还有一个多小时,祁县昭馀镇北谷丰村的文化广场就坐满了人,村民们带着椅子、板凳、小马扎,早早坐在演出现场,老戏迷守在离戏台最近的位置,后面陆续有群众不断赶来。
“《满床笏》《下河东》《花打朝》《程婴救孤》,这可都是晋剧经典剧目啊!”村民们兴高采烈地讨论着,“每场都有本戏和折子戏,还有晋中晋剧团的名角儿,这回能大饱眼福了!”当晚的本戏《满床笏》和折子戏《夜审姚达》让观众充满期待。一阵锣鼓之后,演员们精彩亮相,字正腔圆的唱功和惟妙惟肖的表演,让台下观众热情高涨,叫好声此起彼伏。
“观众不仅有本村的村民,还有从邻村、邻县甚至更远地方赶来的群众,‘送戏下乡’真正让乡亲们看到了想看的演出。”北谷丰村党支部委员李林涛介绍。
“村里多年没唱戏了,这几天村里就像过节一样。”村里的威风锣鼓队负责人王润莲说,“村民们知道村里要唱戏,就早早告知了亲朋好友,还备下了丰盛的饭菜,趁着看戏聚一聚。”
“北谷丰村戏台建于1983年,由于年久失修,已弃用多年。今年,在市、县文化和旅游局的资助下,戏台得以修建,这台戏是戏台修建后的开台戏,村里格外重视。这几天晋中晋剧团‘送戏下乡’来我们村,三天五场戏,村民们非常期盼。此外,我们还邀请了晋中市祁太秧歌艺术团前来演出,把更多群众喜爱的剧目带到家门口,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北谷丰村党支部书记史加宁介绍。
“乡村舞台不像城里的剧院条件好,不管烈日炎炎,还是刮风下雨,群众一般都是在户外看演出,他们的掌声和喝彩声,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我们没有理由不拿出最好的剧目、最好的状态回馈观众。”晋中晋剧团的演员贺桂林说。
行走阡陌,风雨无阻,“送戏下乡”已成为我市一个知名文化惠民品牌,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我市专业文艺演出团队不分春夏秋冬,为群众带来精彩的文艺演出,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文化动能。
本报记者 张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