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民生

晋中市“同心圆”宣讲团宣讲员杨少蓉:

田埂间践初心 乡音里传力量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10-20

杨少蓉

在和顺县的乡村田野上,有一位“土味”宣讲员——她既是晋中市“同心圆”宣讲团宣讲员,也是一名到村工作大学生,她叫杨少蓉。她以田埂为课堂,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勾勒实干轮廓;她以乡音为纽带,用家常话语传递政策温度。

扎根乡土:双脚沾泥,“干”出宣讲底气

杨少蓉的办公地点不仅在办公室,也在玉米挺立的田垄间、村民的院落里、种植基地的大棚中。她见证并记录着河绪村的“蜕变”——从过去“道路泥泞、土地撂荒”,到如今“环境宜人、经济发展”。

这份一线经历,让她练就了“说实在话、讲实在理”的本领:面对观摩考察团队,她带着大家走进黑平菇种植园、肉牛养殖园区、乡村一堡垒五中心,把“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党建引领”“闲置土地集约化”这些专业振兴模式,讲得有数据、有案例、可复制;面对村民群众,她又切换成“拉家常”模式,用口语化的形式解读补贴政策、用耐心倾听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解码振兴:以情换心,“讲”透共富密码

深耕乡土的日夜付出,让杨少蓉摸透了河绪村的振兴“门道”。她的宣讲从不止于展示“村容变美、收入增加”的成果,更着力拆解“党建引领”与“村民参与”的核心密码:阐释基层党组织如何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解读“人人想干事、人人能成事”的共富合力;聊“村民议事会”里的意见协商、“矛盾调处小组”的帮扶温情;展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发展齐参与”的和谐图景。

她深知,乡村宣讲的生命力在于“有用”。她总爱用“身边事”讲“大政策”:“王大婶在蘑菇厂打零工,蘑菇采摘期每日收入过百元”“张大姐在家打造自己的小院,被评为最美庭院还获得了表彰”“养牛户李大叔搬迁到了新建的现代化养牛园区,既改善了村容村貌,也让养牛更科学……”这些发生在村民身边的变化,让抽象的振兴政策变得可学、可做,让枯燥的理论知识有了烟火气。

声传乡野:以言为种,“播”出振兴动能

如今,杨少蓉手里的两样东西从不离身——一本记满农户需求的民情本、一叠写满振兴经验的宣讲稿。这两样东西,成了连接河绪村与更多乡村的“致富桥”。在村里,她是村民最信赖的“当家人”,在晋中市“同心圆”宣讲团里,她是带着泥土香的“传声人”。

从田埂间的忙碌,到宣讲台的分享,杨少蓉用实干与真情,让乡村振兴的“好声音”传遍和顺山区,也为更多基层干部、农民群众注入了扎根乡土、干事创业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