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民生

让“视”界充满光明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10-17

赋能:科技领航 未来可触

用爱点亮,向光而行。今年10月15日是第42个国际盲人节,主题是“科技助盲,共享美好生活”。让我们聚焦盲人群体,用爱与行动,让“视”界满溢光明。

如今,智能设备与无障碍服务的深度融合,让视障者群体的生活多了更多可能性,正悄然丰富着他们的生活。

在晋中市图书馆视障阅览室内,100台视障者智能听书机、3台听书郎和4台助视器成为视障读者探索世界的工具。这些设备通过语音合成、文本转换和图像放大技术,将文字转化为声音、将模糊影像清晰化,实现了“听书”与“视读”的自由切换。经常来听书的视障者老王表示:“听书机让我第一次独立‘读’完一本小说,技术不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感知世界的伙伴。”

该馆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在全国助残日、国际盲人节、国际残疾人日等,与晋中市残疾人联合会、市特殊教育学校等机构联合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诗歌朗诵、观看无障碍电影、送书上门、讲座及技能培训等,进一步丰富视障者文化娱乐生活,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同时激励他们树立信心、自强进取,得到了视障者的一致好评。

科技不仅赋能阅读,更让文化体验不再受限。我市后天视力残疾的张文兵听朋友说近期国内发布了《无障碍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采用数字盲文印刷技术,以触感纹理标注地理信息,帮助视障者构建空间概念。于是,他在亲人的帮助下买了一套,最近一有时间就研究。他高兴地说:“这套《无障碍中国地图》真好,通过触摸,我感受到了国家的幅员辽阔。”(闫淑娟)

助盲:科学施策 温暖护航

想要了解他们的世界,关怀可以从日常小事做起。因为对于普通人来说很平常的事,对视障者而言可能充满挑战。

出门时,盲道被共享单车占用、红绿灯无语音提示,易陷入困境。购物时,无法辨别商品保质期、价格,需反复求助他人。居家时,找水杯、摸开关等需依赖记忆,一不小心就会磕碰。因担心“添麻烦”,不少视障者减少外出,渐渐疏远社会。

然而,这些困难并非无法解决,简单的无障碍设计、善意的小小举动,就能帮助他们打破“看不见”的壁垒。让善意用对地方,多数视障者是低视力,能模糊看到光影或大字体,过度搀扶反而会让他们失去安全感;递东西时可告知“水杯在您右手边”,而非直接塞到手里,给他们自主判断的空间;如今,不少视障者通过培训,成为调音师、心理咨询师、盲文译者,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

那么,我们该如何科学地伸出援手呢?维护无障碍设施,不占用盲道、不堵塞无障碍电梯,发现损坏及时反馈;提供“有分寸”的帮助,主动询问“需要帮忙吗”,得到肯定答复后再行动,避免贸然搀扶;关注信息无障碍,分享文章时可配语音,给视障朋友发消息尽量用文字(方便读屏软件识别),少发复杂表情包;购买带盲文标识的日用品(如盲文洗衣液、调料瓶等),助力视障者独立生活。

以科学的方式传递温暖,用有分寸的善意护航,让视障者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尊重,共同构建一个无障碍、有温度的世界。(王爱媛)

榜样:逐光前行 看见希望

在今年7月召开的山西省第七次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上,45名“山西省自强模范”脱颖而出,平遥县段村镇七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梁启龙便是其中一员。视障而心亮,梁启龙用不懈奋斗点亮自己的人生,以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改变着家乡的模样。

梁启龙兼任平遥县盲人协会副会长,对残疾群体的艰难感同身受。他一次次走进村民家中,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将党的政策与关怀精准送达。在他的奔走操持下,170多本新残疾证高效换发、52份低保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困难村民筑起了一座抵御风雨的温暖港湾。

为了让村民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梁启龙自掏腰包组建威风锣鼓队,激昂的鼓点如战鼓催征般,敲响了村民们的自信与豪情。漫步七洞村,功能完备的党群阵地热闹非凡,温暖的老年之家里欢声笑语,书香四溢的农家书屋座无虚席,卫生室整洁明亮……这一桩桩、一件件实事,是梁启龙带领干部群众在乡村振兴道路上交出的精彩答卷,每一处变化都镌刻着他实干担当的深深印记。

“眼睛看不清,但肩上的责任无比清晰。”梁启龙坚定地说,“党和老百姓信任我,我就得扛起来,把事情干好、好事办实、实事办好,让七洞村越来越好,让大伙儿日子越过越红火!” (李娟)

照亮:文艺交融 驱散阴霾

在晋中的文艺舞台上,晋中市心光残疾人艺术团是一支特殊却耀眼的队伍。团内多数成员为残疾人,其中7名盲艺人虽看不见斑斓世界,却以耳朵聆听旋律、双手触摸节奏、心灵感知艺术,在音乐、舞蹈与快板的交融中编织专属“光明”,用积极向上的姿态感染着每一位观众。​

“看不见舞台的灯光,却能感受到台下的掌声;摸不到乐谱的线条,却能记住每一个音符的温度。”这是艺术团团长陈忠常挂在嘴边的话。陈忠出生时右眼失明,左眼仅能模糊视物,12岁时左眼也彻底失去光明。17岁从盲校毕业,所学专业是保健按摩的他,却因自幼受祖父熏陶,对乐器满怀热爱,尤其擅长唢呐,执意踏上音乐之路。​

2009年,陈忠牵头成立晋中市心光残疾人艺术团。“取名‘心光’,是因为我虽目不能视,但心中始终充满光明。”他希望通过艺术团,让更多像自己一样的残疾人朋友,借文艺找到自信,向外界证明“我们也能为舞台添彩”。​

这些年,艺术团的足迹遍布山西各地。社区广场上有他们的身影,乡村戏台上有他们的表演,学校礼堂演出、公益晚会也少不了他们的参与。每一次演出,他们都用文艺传递温暖与力量。“我们想告诉更多人,即使身处黑暗,只要心中有光,就能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路。”陈忠的话语真挚而坚定。​

“未来,我们还想多排些融合山西文化的节目,把家乡的美唱出去、演出去,也想带动更多盲友走进文艺的世界,一起向阳而生。”陈忠表示。 ​(武玲芳)

本版策划:路丽华

本版统筹:王爱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