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民生

晋中市“同心圆”宣讲团宣讲员康艳珍:

让“声音”的根须长出时代的枝丫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10-13

康艳珍

在晋中市理论宣讲舞台上,有这样一个身影,她站在讲台上,时而激情澎湃地抒发着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刻感悟,时而娓娓道来那些动人的故事,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案例,将党的创新理论第一时间送到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心间。她,就是晋中市“同心圆”宣讲团宣讲员、昔阳县党校教师康艳珍。

以学立身:做理论武装的“深耕者”

康艳珍常说:“宣讲者必须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作为一名年轻的宣讲员,她深知只有拥有深厚的知识储备,才能在宣讲中胸有成竹,赢得听众的信任。走进她的办公室,便能看到案头摞满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等理论著作。这些书籍的字里行间,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她的批注,每一条批注都记录着她“啃原著”时的执着与认真。她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不断地夯实自己的理论根基,用扎实的知识储备为宣讲工作筑牢坚实的基础,让自己在宣讲时更有底气。

以情动人:做基层宣讲的“翻译家”

“理论宣讲不能照本宣科,要像煲汤一样,把精髓熬进听众的心里。”这是康艳珍写在宣讲笔记本扉页上的话,也道出了她的宣讲理念。面对农村党员群体,她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独创了“故事课”模式。她善于将那些抽象的“大道理”,转化为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比如,她会用红军在芦山县筹粮的党史片段来诠释“人民至上”的深刻内涵,也会以本地返乡创业青年的奋斗经历来注解“新发展理念”。此外,她还独创了“三问工作法”,通过问群众最关心什么、问政策最难懂在哪、问案例是否具有代表性,极大地提升了理论宣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一次,在昔阳县南营村宣讲《中央1号文件》结束后,一位70多岁的老党员拉着她的手,感慨地说:“闺女,你讲的‘国之大者’,我听着就像自家事!”康艳珍将“大道理”转化为“家常话”,让理论宣讲真正做到了既入耳更入心。

以行践言:做知行合一的“实干派”

康艳珍不仅是理论的传播者,更是知行合一的“实干派”。她始终坚持深入基层一线,因为她知道只有这样才能获取第一手资料,更好地将理论宣讲与实际调研相融合,从而助推基层治理。例如,在昔阳县沾尚村宣讲垃圾分类政策时,她敏锐地发现老百姓对垃圾分类的参与度不高。于是,她不仅在宣讲中详细讲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还主动与村干部合作,组织了一场垃圾分类实践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她与村干部共同推进了沾尚村无废村庄建设。如今的沾尚村,已经成为太原、阳泉等地游客休闲康养、消夏避暑的首选之地。

“宣讲不仅传递知识,更传递信仰。宣讲不是单向灌输,而是点燃思想的火种。只要组织需要、群众爱听,我愿意永远做那个传递火炬的人。”这是康艳珍始终坚守的座右铭。她用自己的声音,传递着党的创新理论的力量;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一名宣讲员的担当。在平凡的宣讲岗位上,康艳珍正在书写属于自己的不平凡篇章,让“声音”的根须长出时代的枝丫,为党的理论宣讲事业不断贡献力量。

统筹: 史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