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09-29
能源,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主战场。
今年7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莅临山西考察时强调,要在扛牢国家电煤保供责任前提下,推动煤炭产业由低端向高端、煤炭产品由初级燃料向高价值产品攀升,同时着眼于高水平打造我国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配套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氢能等能源,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能源革命的重要论述,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积极推进风电光伏规模开发,推动非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发展氢能、甲醇全产业链,大力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光伏产业从无到有,发展快速;风电产业动能澎湃,增速显著;火电产业绿色转型,焕发新生;储能产业蓄势待发,前景广阔……截至今年8月,全市各类发电总装机达到1546万千瓦。从传统能源大市到新型综合能源基地,晋中追“新”一以贯之、逐“绿”步履铿锵。
向“新”而行 传统能源转型升级
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首先要做好传统能源“高效利用”。
日前,市委书记常书铭深入榆社东区块煤层气项目、榆社—武乡区块煤层气项目现场实地调研,他指出,要扛牢能源革命重大使命,大力推动能源转型,立足气源优势科学谋划产业布局,做好煤层气就地消纳利用和上中下游产业招引,全面提升煤层气投资开发和综合利用水平。
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星在介休市调研时,叮嘱企业要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以技术创新驱动传统能源提质增效,加快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绿色循环发展。
晋祥煤成气榆社—武乡区块煤层气项目总投资30亿元,矿区面积为246.592平方千米。从2024年开始至2026年分3年建设,年产煤层气5亿立方米,其中共建设井场60座、钻井133口。在扎实推进煤层气增储上产的基础上,榆社县同步拓展下游销售渠道,积极推进建设榆社50万立方米/日LNG液化工厂及配套联络线18公里,同步布局“煤层气+”全链条产业,实施“气化榆社”项目,加快煤层气就地转化利用。
在榆社县晋祥煤成气有限责任公司煤层气开发项目现场,抽油机如钢铁巨兽般挺立,钻杆有节奏地刺入地层,将地下千米处涌出的煤层气送往集气站,经过脱水、脱硫后化作清洁能源,最终汇入国家能源大动脉。
走进介休昌盛煤气化有限公司年产180万吨焦化联产25万吨甲醇项目现场,机器运转的轰鸣声萦绕耳边,随着数米高的焦炉不停运转,过去被称为工业废气的焦炉煤气通过精脱硫、转化、合成气压缩、甲醇合成与甲醇精馏等程序后,被制成甲醇。
“我们采用国际先进的工艺标准与设施设备,提炼出来的甲醇纯度可以达到99.99%。”工作人员曹亮介绍,该项目总投资超8亿元,年产量可满足5000辆甲醇重卡需求,每年还能转化焦炉煤气115亿立方米。
甲醇作为连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与新能源体系的关键纽带,为我市打开了一条“黑色资源”向“绿色动能”转化的特色路径。推广运用甲醇汽车、加大甲醇新能源研发投入、完善甲醇经济产业链……晋中正以甲醇经济为利刃,在新型能源革命的浪潮中劈波斩浪、开疆拓土。
追风逐日 新型能源矩阵搭建
晋中大地上,一个个新能源项目,正成为推动能源结构多元化转型的生动画卷。 市委书记常书铭在榆社县调研时强调,要抢抓国家“双碳”战略机遇,兼顾节约土地、降低成本、生态环保等多种因素,积极探索农光互补、林光互补等“光伏+”复合利用模式,推动光能和土地集约化、立体化综合利用,走出一条土地集约节约、生态环境保护与能源产业协同共进新路径。
在和顺县吕鑫露采矿复垦土地绿色生态治理“农光互补”项目的广袤田野上,一片片光伏板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它们不仅是清洁能源的源泉,更是这片土地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作为和顺县首个“农光互补”项目,吕鑫露采矿复垦土地绿色生态治理“100MW光伏+生态园”项目对露天矿区排土场区域进行生态恢复与农光互补建设,实现了“板上发电,板下种植”“一种资源,两个产业”的集约发展,通过利用土地的竖向空间,创造了合理的经营模式,既解决了露天矿区的综合治理和生态恢复问题,又兼顾了观光旅游功能,为矿区复垦绿色发展树立了良好示范。
以“双碳”目标为牵引,我市能源电力行业统筹推进资源开发利用,优化项目开发布局,大力发展风电光伏新能源产业,促进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向纵深推进。截至2025年8月,全市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煤电以外)合计938万千瓦,占全市发电总装机的比例达60.67%。
和顺大唐一期100MW光伏项目、和顺县新能源+乡村振兴600MW光伏基地项目、晋控电力和顺100MW光伏发电项目等一大批新能源项目相继并网发电;昔阳安能500MW光伏发电项目加速建设,预计今年12月底实现首批并网;榆社县坚持以新能源产业“链”动未来,依托风光资源禀赋,着力打造全市最大产用结合绿色能源基地和绿电园区……一项项清洁能源项目落地生根,驱动着晋中向着更加蔚蓝、更加可持续的明天稳步前行。
绿能澎湃 新型储能“蓄”势而发
随着新能源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对新型储能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如何将不稳定的自然资源转化为持续稳定的绿电,实现“存得下、送得出”,成为我市能源转型的关键课题。
在全市能源转型座谈会上,市委书记常书铭强调,要抓好能源转型,加大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开发利用力度,开展“风光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示范,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在国家电投集团和顺东方新能源200MW风电项目基地,一排排白色集装箱式储能电池仓整齐排列,宛如一座座“能量魔方”,默默收集着太行之巅的风能和光能。这些储能设施如同电力系统的“智慧中枢”,当风机与光伏板全力发电时,它们将多余的电能“收入囊中”;在用电高峰时,又能及时释放储存的能量,让电能发挥最大价值,它们用精准的充放电节奏谱写着能源高效利用的新乐章。
近年来,我市把握能源革命新机遇,将储能产业作为打通新能源消纳堵点的“金钥匙”,通过电化学储能、抽水蓄能等多元技术路线协同布局,推动储能产业向规模化、集群化方向加速发展。积极推动抽水蓄能发展,左权箕山抽水蓄能站点已列入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重点实施项目。稳步推进新型储能电站建设,大唐昔阳光伏发电配套储能项目、昔阳100MW光伏配套储能项目、左权县200MW“光伏+”发电配套储能项目、和顺县50MW风光互补配套储能项目已并网,规模合计4.5万千瓦;山西融和能储寿阳200MW/400MWh独立储能项目开工在建,助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在推动新能源发展的同时,我市还注重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融合发展。通过煤电与新能源一体化项目的开发,在加快煤电绿色转型的同时,充分利用煤电企业在人员、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助力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同步提升新能源的消纳利用水平,实现了煤电转型升级和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双赢。
能源革命,进无止境。资源开发“迭代升级”、产业配套“聚势成链”、新增项目“风生水起”、绿色能源“动力澎湃”……晋中将持续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大力培育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着力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和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在黄土高原上书写绿色转型的时代答卷。
记者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