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

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山西篇”主题采访

液压重器 非凡之光

——太重榆液转型突围的实践之路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9-17

工作人员进行数控检测 记者 史俊杰 摄 

在综改区晋中开发区太重榆液的生产车间内,一台直径不足30厘米的智能比例阀正以100毫秒的极速响应,精准调控液压系统的压力与流量。这个曾长期被国外垄断的“液压神经中枢”,如今已然烙上中国制造的印记。它的诞生,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一场向高端制造迈进的宣言。

从三峡工程到南水北调,从矿山装备到新能源重卡,作为中国液压元件和液压系统的重要生产基地,太重榆液被同行称为中国液压的“延安”。数十载风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和一甲子的技术积淀,当下的太重榆液更以创新为刃、智慧为轨、绿色为翼,在高端制造浪潮中劈波斩浪,绘就一幅波澜壮阔的新画卷。

破茧成蝶,铸就国产核心

走进太重榆液的研发中心,技术团队正在对刚刚下线的TY-SX14多路阀进行最后的数据校准。这款完全自主研制的8T挖机多路阀,突破了流量分配控制、高压精密铸造与微米级加工等核心技术,标志着企业在高性能液压领域真正实现了自主可控。它的问世,不仅攻克了长期以来的“卡脖子”难题,更让太重挖机核心部件有了坚实的根基。

攻坚之路从来不易。2021年,面对国外企业对智能比例阀市场的垄断和技术封锁,太重榆液毅然迎难而上。“国外产品响应时间为120毫秒,我们要做到100毫秒以内。”技术质量中心负责人李广珍语气坚定。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团队历经数百次试验迭代,最终将响应时间压缩至100毫秒,线性度稳定控制在3.8%,优于国际4%的先进水平。等效加速试验法的创新运用,更将可靠性测试周期从数年缩短至数月,为中国液压装备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了主动权。

自主研发的浪潮不断延展。在电液控制领域,10T级后桥泵控电液转向系统的成功研制,再次彰显了企业的创新实力。摒弃传统电液换向阀的复杂结构,团队创新采用正反转伺服电机直接驱动液压泵,通过精准控制输出流量和方向,实现能耗大幅降低、可靠性显著提升。整机重量控制在25千克以内,减重超15%,控制精度达到±0.2毫米,满足了高端商用车对精细化操控的严苛要求。该技术的突破,不仅为新能源重卡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更成为企业进军工程机械、特种车辆等市场的重要支点。

市场的认可,是对创新最好的回应。今年以来,在全球贸易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太重榆液逆势突围,成功斩获出口澳大利亚80台移动能源设备液压配套订单。凭借在能效控制、噪音技术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以及多年积累的售后服务口碑,企业一举实现高端能源设备领域的批量化突破。这份订单,不仅是一张市场的“支持票”,更是一张未来的“信任票”。

数智赋能,打造卓越工厂

在太重榆液的液压油缸智能工厂内,巨型机械臂精准抓取零件,AGV小车穿梭运送物料,多台智能检测设备对生产环节进行实时监测。这座荣获国家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认证的生产线,平均每3分钟就能下线一支油缸,是目前国内自动化程度和效率最高的液压缸生产线。数字AI、5G工业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了11大智能应用场景,从研发设计到生产管理,全面实现了智能化变革。

“摸不着”的数智化技术,带来了“看得见”的质效提升。在液压阀分厂,新投产的六通径电磁阀体珩磨岛生产线正全速运转。阀孔加工精度≤0.001毫米、圆柱度≤0.002毫米的精密标准,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单件阀体全工序加工时间控制在36秒以内,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从毛坯上料到成品摆放,全线实现自动化流转,压装销钉、珩磨加工、精密检测、深度清洗等模块协同作业,构建起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数据的流动,正在重塑生产与服务模式。所有液压阀产品正式接入国家工业互联网系统,通过“一物一码”的二维码身份证,实现了产品全生命周期可追溯。用户扫码即可获取生产、运输、安装调试及售后支持等完整信息,不仅解决了防伪难题,更将传统产品销售延伸为持续的服务过程。售后服务人员可以快速定位问题,用户实时了解服务进度,企业获取数据准确性提升至95%,客户反馈时间缩短60%,库存积压降低30%。

智造的力量,同样闪耀在国际舞台。南美某矿山的施工现场,搭载太重榆液液压系统的MP800圆锥破碎机正以每小时800吨的效率粉碎矿石。针对矿山粉尘大、负荷高、连续作业要求严的特点,企业采用模块化设计和二级驱动技术,大幅提升设备的可靠性与效能。2024年,该产品全球订单同比增长172%、市场占有率突破21%,成为国际矿山装备市场的“单品网红”,为中国液压技术赢得了世界认可。

绿色变革,绘就发展底色

在国内某知名钢企的轧线车间内,由太重榆液济南公司自主研发的“二代节能加热炉势能回收再利用技术”正式投用。随着步进梁完成首次精准循环运转,一项行业节能难题迎刃而解。这项技术针对加热炉能耗占轧线总能耗20%以上的痛点,创新采用伺服泵替代传统主泵,配合智能控制系统,彻底解决了空转耗能问题。实测数据显示,改造后日均耗电量从3000千瓦·时骤降至不足1200千瓦·时,节电率稳定在60%以上,单条产线年节省电费超175万元。

绿色变革的背后,是近十年的深耕与迭代。研发团队从第一代势能回收技术起步,逐步攻克兼容性与效率瓶颈。“用户无需更换原有升降油缸,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与新系统无缝对接。”项目电气技术负责人赵洪雷介绍。两项节能装置专利和一项软件著作专利,记录了技术突破的坚实足迹。如今,企业已形成“液压系统节能+智能控制+余热回收”的技术矩阵,产品覆盖国内多家钢铁企业,绿色解决方案正从“盆景”变为“风景”。

企业的绿色布局,早已超越单一技术层面。围绕“双碳”目标,太重榆液协同太重集团推出全球首款24吨氢燃料液压挖掘机、160吨甲醇增程混动液压挖掘机等创新产品,持续点燃绿色环保、低碳减排的技术火炬。从车间里的节能改造,到行业级的能源革命,企业正以技术创新为笔,在节能减排的赛道上书写高端装备制造的绿色答卷。

这份绿色承诺,也延伸至产品与系统之中。新一代电液转向系统通过高度集成化设计,成功减重15%以上,不仅降低整车能耗,更为车辆底盘的灵活布置创造有利条件;智能生产线通过污染在线管控、单位能耗降低等措施,实现生产过程的绿色化升级。绿色,已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从小比例阀到大产业,从技术突围到系统创新,太重榆液以毫秒之争、微米之精、绿色之智,诠释了中国制造迈向高端的硬核底气。每一种液压产品的突破,每一次技术的跃迁,都是向全球价值链顶端的奋力攀登。站在新起点,太重榆液正在中国制造的时代巨浪中全力破局,领航未来!

记者 史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