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县区>榆社

一颗“金蜜”香天下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09-17

梨农分享致富经。记者 曹伟 摄

满园挂果喜丰收。记者 曹伟 摄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榆社县河峪乡前庄村的梨园里,清脆的“咔嚓”声已然响起。

果农王林维穿梭在果树间,熟练地摘下一颗饱满的酥梨,在衣角蹭了蹭递过来:“你瞧这果子,皮薄、汁多,咬一口就知道有多脆甜!”

阳光下,金黄的酥梨泛着诱人的光泽,刚咬下一角,清甜的汁水便顺着指缝往下淌。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前庄酥梨的“底气”——独特的土质、充足的光照与较大的昼夜温差,孕育出这皮薄、汁多、脆甜的好果子。

提起种梨的历史,64岁的王林维停下手中的活计,眼里泛起光:“我打记事起,就跟着大人在梨园里转,到现在已经有50多年了,咱村113户人家,家家户户都种梨,少则五六亩,多则二十亩。我是看着小树苗一棵棵长成了大树。”

这果肉细腻、甜度十足的酥梨,不仅征服了本地人的味蕾,更远销澳大利亚、香港等地。“外国人尝了都夸口感好,说这哪是普通酥梨,分明是‘金蜜’梨!”王林维的语气里满是自豪。

靠着“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干”的韧劲,前庄酥梨一步步打响了名号。2008年,前庄酥梨拿下农业农村部和省农业厅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证书,还注册了“前庄金蜜”品牌。如今,前庄村梨产业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年产梨400余万斤,产值超600万元,更攒下了一大批“回头客”。

每到收获季,除了本地客商,安徽、河南、山东的客户都会循着“酥梨出前庄,香誉满天下”的口碑,直接开车到地头收购。

“根本不愁卖,都是老客户找上门!咱这口碑,是实实在在种出来的。”王林维守着自家的十七八亩梨园,从开春施肥、病虫害防治,到夏季疏花疏果、给幼果套袋,再到秋天摘梨,冬季修剪枝条,一年四季的忙碌,只为守护这份“无公害、品质好”的招牌。

近年来,榆社县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在酥梨产业上持续发力:举办梨花节扩大影响力,设立种植示范基地,推动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蹚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富民新路径。在前庄的带动下,河峪乡酥梨种植面积达到了2000余亩,全县更是扩展到5000余亩。

为进一步延升酥梨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河峪乡还将借云竹湖开发的机遇,引进能人大户,开发酥梨功能食品,走农旅融合的路子。“未来,这里将集种植、观光采摘、垂钓休闲等功能于一体,打造循环旅游经济带。”河峪乡党委书记杨伟信心满满,“让游客既赏湖光山色,又尝榆社酥梨,体验田园乐趣,把酥梨产业和乡村旅游绑在一起,让乡亲们的钱袋子更鼓!”

如今的榆社,山圪梁上、湖水边、田垄间,处处可见梨树的身影。

夕阳西下,梨园光影渐柔,连片的梨树枝头挂满红色纸袋,远远望去像缀满了小灯笼。“这梨啊,就是咱村的‘金疙瘩’,靠着它,日子肯定越来越甜!”望着这片梨树,王林维眼里满是盼头。

记者 冯静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