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09-17
李伟江
城市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呈现。绿色发展不只是种树治水,更要让老百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走在市城区的大街小巷,不经意就能遇见一个个小巧精致的“口袋公园”,它们出现在小区的边缘、街角的空地,甚至是一栋老楼的前后,虽然不大,却真正成了居民触手可及的“小确幸”。
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城区闲置用地、小区外围的小片空地、杂乱旧市场等区域,见缝插绿,升级改造,建设了100余个“口袋公园”。这些“小而美”的小绿地、小公园,不仅刷新了城市颜值,更成了承载欢笑与温情的小绿洲。孩子们开心玩耍,老人们坐在长椅上晒太阳、聊家常,处处祥和明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晋中市城区公园绿地面积达1041.04万平方米,人均公园面积达11.36平方米。其中,也有这些小公园的一份功劳。
小公园的建设提升了社区生活的品质。像榆次区锦纶宿舍一区这样的老旧小区,原本设施陈旧、环境一般,如今被几个“口袋公园”温柔环抱。加之几年前,市政府对这里进行了改造,统一粉刷了黄色外墙、更新了水电暖气管道,让曾经老旧的低层住宅成为居民眼里的“小别墅”。一位老住户说,出了家门走过石阶就进入公园,幸福感满满。这种“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体验,正是城市更新中最具温度的一笔。
在城市发展中,大型公园、湿地和绿色廊道等绿化地标,彰显着生态建设的气度与品质,但真正与百姓生活紧密相连的,往往是这些家门口的小公园。它们以更亲民、更便捷、更有烟火气的特质,成为“十五分钟生活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口袋公园”规模虽小,却承载着多重功能。它们是城市的“微绿肺”,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是社区的“活力场”,促进交往、拓展人际;更是普通人生活中的“小确幸”,用一片绿意抚慰心灵,消除劳碌。
这些小绿地、小公园,不需要大拆大建,而是以温柔细致的“嵌入”方式,实现土地的精巧利用和城市的微更新。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是民之所向,当生态建设的大方向与百姓的小幸福有效连接,让我们看到了一座城市走向更绿色、更宜居的诚意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