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09-05
初秋的寿阳,天气渐凉。驱车沿着芹松线一路前行,温家庄乡的民宿炊烟、尹灵芝镇的红色印记、松塔镇的生态风光次第展开,这是寿阳县迭代升级“三建三制三评”行动、接续推进第二条百里精品示范廊带建设、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坐标”的创新实践。
今年以来,寿阳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决心不变、推动乡村振兴的力度不减,沿芹松线在温家庄乡、尹灵芝镇、松塔镇打造了“一轴三核多点”的第二条百里精品示范廊带。廊带全长70公里,覆盖17个行政村,布局16个产业项目,串联起山水风光、乡土文化与富民产业,写下乡村振兴落地生根的生动篇章。
环境焕新 ——
从“散乱差”到“生态画” 绘就宜居底色
环境整治作为廊带建设的“基础工程”,寿阳县坚持全域统筹、分步推进,以“因地制宜、应栽尽栽”为原则,在沿线开展环境整治攻坚战,让乡村环境实现从“局部改善”到“全线提质”的跨越。
寿阳县将廊带绿化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累计栽种各类苗木7.5万株,铺种野花地被8.3万平方米,2.8万个培坑覆土,9730株树木完成修剪,通过差异化景观设计,打造出“生态修复区”与“农耕文化风貌带”两大特色区域,实现生态景观与乡土文化的协同融合。同时,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六乱四堆”、残垣断壁、线路杂乱等问题,整改违法违规建筑14处、残垣断壁5516平方米、倒塌房屋440平方米,清理“六乱四堆”1599处、破旧广告牌112处,整治架空凌乱线路109处、破损电线杆16根。同步推进墙面整治1.06万平方米、屋顶整治1.63万平方米、路面硬化8.75万平方米,安装篱笆3180米,廊带沿线旧貌换新颜。
8月28日上午,晨间的凉意还没散尽,尹灵芝镇阳坡村村民李栓云便带着外甥出来玩耍,“这孩子在姥姥家玩了一暑假,说这儿风景好、凉快,能撒欢儿的地方也大,比在自己家好玩多了。”她笑呵呵地说道。
在阳坡村,环境整治的成效让村民们直呼“太满意”。尹灵芝镇副镇长岳梦龙介绍,村里重点围绕村容村貌、道路交通、水利设施、村民活动场所等改善人居环境,对全村街道村口进行绿化,共植树200亩1万余株,种植风景树100株,铺设绿化草坪3000平方米;修缮村级卫生所,铺设15公里水泥路,连通5个自然村,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节点出彩 ——
从“小乡村”到“打卡地” 激活发展内涵
廊带建设不仅要“面子”亮,更要“里子”实。寿阳县围绕“一轴三核多点”布局,在廊带沿线打造3个“燃爆点”及16个重要节点,通过深挖地域文化,融入特色元素,让每个村庄都有“独特标识”,实现从“千村一面”到“一村一景”的转变。
温家庄乡山底铺村以“一步一景、移步换景”为目标,投资打造了13间特色民宿,建设5亩采摘园、2处垂钓池,推出“民宿+采摘+登山”休闲套餐,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万元。阳坡村打造乡村驿站,建设6处游园憩栖点、24平方米戏玩沙池,安装游乐设施28套、乘凉天幕6个,架设吊桥1座,吸引游客“赏阳坡落日,憩亲子乐园”。松塔镇上龙泉村梨元小组立足生态基底与乡土文化特色,围绕“山水田居一体、农文旅康融合”发展模式,建设烧烤露营区2.4万平方米、登山步道300米,修建木栈道650米、木栈桥60米、水中平台110平方米,整体建设完成后,预计每年带动20余人就业,助力村集体增收15万元。
重要节点建设中,温家庄乡依托方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优势,打造农文旅融合节点;尹灵芝镇深挖红色和乡土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教育与农耕乡韵结合节点;松塔镇凭借高森林覆盖率和潇河水资源,打造生态休闲节点。同时,全县注重将传统文化、乡俗风情融入节点建设,尹灵芝落摩寺村绘制始祖文化故事墙、摆放磨盘石,松塔镇上龙泉村修筑花篮墙、搭配农耕彩绘,让节点既有视觉冲击力,又有文化感染力,成为打卡一景。
从文化挖掘到特色落地,寿阳县通过一个个“小节点”串联起乡村振兴的“大图景”,让每个村庄都能凭借独特魅力,吸引游客、留住乡愁,为廊带建设注入了持久活力。
产业富民 ——
从“单一性”到“多点兴” 夯实振兴根基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寿阳县围绕“强产业、促增收”目标,坚持一村一品、多元融合,为廊带沿线的16个产业项目投入衔接资金1625万元,有效激发发展活力,筑牢乡村振兴产业基石。
从规划来看,寿阳县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在温家庄乡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打造彩椒种植、杂粮加工、种猪养殖等产业;尹灵芝镇推进土地托管、矿泉水生产、生态养殖等项目;松塔镇依托生态优势,发展食醋酿造、玉米烘干、生态旅游等项目,构建起多点支撑、特色鲜明的振兴格局。
在温家庄乡富家沟村,200亩高标准彩椒大棚成了村民的“致富棚”。“大棚常年需要35名固定用工,到了采摘旺季,季节性用工能达到60人。在这儿干活,一天能挣100余元,既能照顾家,收入也不比外面差,感觉特别踏实。”村民张爱香笑着说。今年,村里引进山东寿光种植技术和管理团队,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86户农户参与种植,户均年增收1.2万元,村集体经济突破30万元,产品直供山东、河北等地商超。
温家庄乡程子旺村翟上庄小组的杂粮加工厂让“土疙瘩”变成了“金疙瘩”。工厂集加工、包装、仓储于一体,年加工谷子、豆类等杂粮200吨,开发“温家庄小米”“农家杂豆”等8种特色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年销售额达500万元,带动周边3个村、200余户农户增收。村里还建成一座标准化种猪养殖场,现存栏能繁母猪300头,年出栏仔猪6000头,配套建设粪污无害化处理中心及1000亩青贮玉米基地,形成“养殖—粪污—种植”闭环产业链,年产值达800万元。
松塔镇的醋厂项目也在加紧推进,这个由学校旧址改造的醋厂,将采用传统工艺酿造寿阳老醋。尹灵芝镇寿山圣水矿泉水厂项目、山南养殖基地、贾家庄林下生态养殖园等也在稳步推进。产业发展的红利正惠及千家万户,激发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
从旧貌换新颜,到乡愁有归处,再到幸福笑盈盈,寿阳县以第二条百里精品示范廊带为笔,绘制出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新貌,在沃土上书写最美诗行。
记者 杨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