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9-05
他让很多人看见,也被更多人看见。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94岁的抗战老兵刘世钺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这一次亮相,让更多人认识了他,也了解了他。刘世钺出生在榆社县岩良村,他入伍时,是身高还不及一杆步枪的“小八路”。新中国成立后,他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眼科工作,一干就是70年,为数万患者带来“光明”。
“这个是抗日战争独立自由奖(勋)章,这个是今年刚发的,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这些不仅是我自己的荣誉,也代表牺牲的战友们的荣誉,我把它们带到北京去,让他们看一看,我们国家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戴上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来到北京,见证盛世如先烈所愿,刘世钺老人激动万分。
时光回溯到1938年,烽火连天的太行山上,年仅8岁的刘世钺穿上军装,成为八路军第129师宣传队的一名小战士。那时的他,身高还不及一杆步枪,可“打鬼子、保家国”的决心却“比山还坚定”。宣传发动群众参军、协助转移伤员,他在战火中快速成长,也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最让他难忘的一次,是宣传队在山村演出时遭遇日军搜查,乡亲们冒险将队员分散隐藏,他被一位老乡藏进羊圈。待“扫荡”结束,那位拼力保护他的老乡,却倒在了血泊中。
“好几次我差点死了,都是老百姓救的。”刘世钺至今记得这份恩情,也更坚定了“八路军打仗,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怀着这份初心,刘世钺后来进入八路军卫生队,投身伤员救治工作,还曾远赴延安学医。1945年,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时,他和正在教室里学习的同学们一起冲出教室唱歌跳舞,喜悦之情至今难忘。
“抗日战争的胜利,靠的是党的正确领导,靠的是军民同心、不怕牺牲流血。”老人的话语里,满是对历史的敬畏。新中国成立后,刘世钺被分配到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眼科,这一扎根便是70年。从战场救死扶伤到诊室守护光明,他始终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承诺,用精湛医术为数万眼疾患者带来希望。“抗战打鬼子,是为了让老百姓过光明幸福的生活;现在当眼科医生,让病人重见光明,就是我的责任。” 他还记得一次去山区扶贫义诊,在老乡家的土炕上为一位失明多年的老太太做手术,当纱布揭开,老人喊出 “我看见了” 时,他和同事们都红了眼眶。
1994年离休后,刘世钺并未停下奉献的脚步,依旧坚守临床一线义诊,直到2022年92岁,因身体原因才不得不停止出诊。即便如此,他还将多年积累的117个课件、30多万字的工作笔记与体会,毫无保留地捐给了医院。
“把‘全心全意’刻在脑子里,学习就不怕苦,工作就不觉累,上战场就不怕死。”刘世钺老人感慨道,如今国家强盛、人民安康,离不开伟大的抗战精神。他也寄语新时代年轻人:“要永远记得抗战历史,学好本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跟着党走,让好日子一直过下去。”
记者 史俊杰
【本文参考央视新闻《抗战老兵刘世钺:参军抗日 向着光明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