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太行浩气传千古

—— 晋中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一)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09-04

石拐会议纪念馆

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秦赖支队司令部旧址

刘伯承师长在辽县西河头干部会议上作军事报告

辽县游击训练班学员在听课

中共冀豫晋省委领导在辽县

中共冀豫晋省委编印的党内刊物《战斗》

晋冀鲁豫边区临参会会场旧址

全体参议员合影

前 言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晋中地处晋冀鲁豫、晋绥、晋察冀三大抗日根据地结合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华北敌后抗战的指挥中枢,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第一二九师师部等150多个党政军领导机关长期驻扎于此。朱德、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运筹帷幄,上演了一幕幕团结抵御外辱、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雄伟活剧。

“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本次展览通过“中流砥柱”“铜墙铁壁”“浴血奋战”“碧血丹心”“英名永驻”“历史见证”六大板块,立体呈现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支柱作用、军民团结的钢铁力量、烽火硝烟中的不屈抗争、英雄个体的忠勇品格、热血铸就的红色丰碑以及文物档案的实证功能,将晋中浓缩为一部立体的抗战史,以此致敬用生命熔铸太行精神的英雄儿女。

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让我们以史为鉴,让太行浩气永传千古,让抗战精神、太行精神照亮新时代的征程。

第一单元:中流砥柱

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斗策略,指引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遵照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战略部署,八路军挺进太行,在晋中大地展开一系列深刻影响抗战格局的实践。石拐会议运筹帷幄,部署落实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的大政方针;辽县游击训练班淬炼出数千名抗战精英,让人民战争的星火燃遍太行;中共冀豫晋省委进驻晋中,推动根据地建设迈向新阶段;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胜利召开,成为新中国政权框架的基础。这一切深刻印证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的历史结论。

1.1石拐会议

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豫区是华北的战略要地之一。1937年11月7日,八路军总部移驻和顺县石拐镇。11日至12日,八路军总部在石拐镇召开高级干部会议,进行坚持华北抗战的总动员,传达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八路军当前任务的指示,具体部署八路军三大主力师分兵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和创建根据地工作。13日至14日,第一二九师在石拐镇召开干部会议,传达总部决定,部署创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具体工作。刘伯承师长说:“石拐会议其实是第一二九师的第一次战略展开。”

1.2组建地方抗日武装

为了在敌后开展并坚持持久的游击战争,八路军进行了广泛的动员,晋中各地掀起了参军热潮。第一二九师派赖际发和秦基伟、姚大飞等人在晋中的寿阳、昔阳、和顺、榆次、太谷等县组织游击队,开创敌后抗日根据地。1937年11月18日,晋冀豫区的第一个游击兵团——冀豫晋抗日义勇军第一纵队组建,亦称“秦赖支队”。接着组建谢家庆、张国传大队(谢张大队),汪乃贵支队(汪支队),辽县补充团和晋东游击队。短短几个月,晋中共有近2万人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和抗日群众组织。

1.3辽县游击训练班

为更好开展独立自主山地游击战争,1937年11月28日,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在驻地西河头村创办游击训练班,共举办18期。期间,刘伯承师长亲自撰写讲稿并结合实践事例授课。培训学员为师属各部队排以上干部和地方县、区级干部。游击训练班培育了大量抗日游击骨干,有力促进了游击战术的学习和推广。

1.4中共冀豫晋省委进驻晋中

根据党中央在华北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决策,1937年10月,中共冀豫晋省委成立。11月15日,随同第一二九师司令部进驻辽县西河头村,对外称“一二九师编辑部”,共同肩负起开创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抗日根据地的重任。在西河头村,省委相继召开了党的活动分子工作会议、太行山根据地会议、特委书记与各支队政委联席会议等重要会议,部署在晋冀豫区“树立坚固的抗日堡垒、模范的统一战线和巩固的抗日根据地”三大工作任务。会议的举行,对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开辟工作的全面、健康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创建初期具有重要意义。

1.5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

为巩固抗日根据地,加强抗日民主政权建设,贯彻中共中央提出的“三三制”原则,1941年7月7日至8月15日,晋冀鲁豫边区召开临时参议会第一次会议,133名参议员出席,其中有共产党员46名,占三分之一。会议选举成立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并通过一系列纲领、法令。8月15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主席及全体委员在桐峪镇宣誓就职。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敌后民主政治的伟大贡献》社论,指出“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不仅是敌后民主政治的新成就,而且对于全国民主政治也是一个伟大的贡献。”

文图由晋中市史志研究室、晋中市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