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9-03
灵石幸福小院 记者 程婧 摄
增进民生福祉,是一座幸福之城最好的注解。
市委五届十次全会指出,要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抓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强化“一老一小”等重点民生保障服务,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连日来,我市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领会市委五届十次全会精神,纷纷表示,要真抓实干、担当作为,聚焦“一老一小”等重点民生领域,扎实推进各项民生保障工作,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7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时指出,“转型发展必须牢牢守住安全稳定底线。要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强化‘一老一小’等重点民生保障服务,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进文表示,将以市委五届十次全会精神为指引,聚焦“一老一小”民生需求,以省、市政府民生实事为抓手,新建改造10个社区养老工程和区域养老服务中心、20个标准化社区食堂、30个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扩容升级基本养老服务,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深化儿童福利和权益保障,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织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健全困难群体关爱帮扶机制,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全面提升服务治理效能,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我市将认真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继续在民生保障领域持续发力、精准施策,让“夕阳”更暖、“朝阳”更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发展之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一兵表示,将高效落实市委五届十次全会精神,全面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攻坚行动,提供政策讲解、岗位推荐、就业见习等“1131”就业帮扶;有效助力地方特色劳务品牌发展,打造集技能培训、劳务输出、创业扶持于一体的全链条就业创业体系;加强重点企业服务力度,聚焦龙头企业、“链主”企业产业发展需求,以地方特色产业吸纳就业;强化困难人员兜底帮扶,放宽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条件,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发放社保补贴等形式,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兜底援助帮扶,以充分就业筑牢社会稳定基石。
循着方向、笃定前行。“我市卫健系统将坚决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十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锚定‘健康晋中提成色、奋勇争先创一流’目标,在深化改革、提升能力、创优服务、普惠民生等方面持续发力。”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市计生协常务副会长张小斌表示,高水平打造医改“晋中样板”,推动县域医改由“重治病”向“重防病”“防未病”跨越,结合实际探索更多医改模式,将县域住院人次占比、基层诊疗量占比等重点指标提升5%以上。高标准建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院高水平医院建设,全市力争新增2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推动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县县全覆盖;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人群和重点人群签约率提高1至3个百分点。高质量筑牢全周期健康保障,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从教育、住房、就业等方面细化生育支持措施,探索托育服务发展路径,在榆次区、太谷区、介休市开展社区嵌入式托育试点服务,落实好国家育儿补贴制度,推动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实现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县县全覆盖,开展老年营养改善、心理健康、痴呆防治、听力改善四个老年健康促进行动。高效能推进健康影响评价工作,将健康理念融入各项政策,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组建市级专家库,形成统一规范的评价流程,提升科学决策和健康治理能力,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市委五届十次全会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指导性,我们将一步一个脚印把全会为晋中擘画的宏伟蓝图在教育系统变为美好现实。”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邓继杰表示,要奋力打造区域教育高地,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以市统筹”“市县结合”的管理体制,完成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两个创建”的硬任务,提升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软实力,支持特教学校和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条件改善,持续规范引导民办教育发展,让人民群众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要奋力打造区域教育高地,巩固深化“双减”工作。“减”负担,加强校内作业减负,认真落实课后服务“五个严禁”要求;“足”课程,严格按照课表要求,开全开足心理健康、体育锻炼、社团活动等课程;“强”思政,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守好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阵地;“严”培训,全面整治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非学科类违规培训,大力推进监管平台使用,让“双减”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百姓。要奋力打造区域教育高地,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发挥大学城、职教港“双轮驱动”作用,打好“大学牌”,推动市校协同创新发展,落实科教兴市战略,以健全教育评价机制牵引育人方式变革,用好“一库两院五中心”,让老百姓家门口的教育不断扩优提质,努力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记者 王爱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