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09-01
在寿阳县朝阳镇马首村的群山之间,坐落着一个名叫大落坡的红色村庄。它东临钮家庄,南接雷家寨,虽地处高山却视野开阔。这个看似普通的北方小村落,因一场震撼人心的白刃战被永远镌刻在抗战史册上,更因英雄精神的代代相传,在新时代焕发着别样生机。
1940年8月18日晚,太岳军区司令员陈赓和第三八六旅参谋长周希汉到石拐镇第一二九师指挥所受领具体战斗任务,为切断正太路运输大动脉,打破敌人的“囚笼政策”,第二十五团编入左翼纵队由周希汉参谋长指挥,在第一阶段中分别攻占马首、上湖、和尚足等车站,破击寿阳至段廷段铁路。根据团长苏鲁和政委凌则之部署,三营八连随团指挥所于大落坡担任警戒和预备队。
8月20日晚8时,百团大战正式打响,各营连按照既定方案对正太线发起全线攻击。在一营攻击马首车站时,为解马首之危,盘踞在冀家垴的日军由登木小队长率50余人,趁风雨之夜,从第二十五团和新十旅的战斗分界线中间偷偷绕过龙化山,利用“青纱帐”隐蔽接近大落坡村,意图偷袭第二十五团指挥部。拂晓,日军潜行至大落坡村东南侧,八连炊事员张生旺从沟底挑水刚上到村口,发现高粱地里有敌人运动,便飞快向连队报告。团参谋长李懋之立即指挥八连反击偷袭之敌。
连长任尚琮率一排、三排迅速抢占村东北高地,进行阻击。指导员张万清率二排直扑村东南抗击敌人,战士们边跑边上刺刀,刚出村口,便与端着刺刀的日军迎面相遇。在指导员的带领下,战士们与敌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格斗。一时间,冲杀声和刺刀的撞击声交织在一起。战士们刺刀拼弯了就用枪托砸,枪托砸碎了就用小锹砍,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杀敌!
六班一个战士被刺中腹部,仍英勇顽强,死死抱住一个日军,用牙齿咬断其咽喉,最后与敌同归于尽。小战士张腊生机智勇敢,对准日军肚子猛刺一刀,敌人惨叫一声倒在血泊中。他迅速转过身来协同班长和另一个日军拼刺,日军前后都顾不了,又吃了张腊生一刺刀。日军被八连无所畏惧的气势吓倒,狼狈窜逃。
八连勇士们紧追在后,格斗随之转到高粱地。八连二排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勇猛顽强,与敌拼杀。刺刀被日军的血染红了,敌我打得难解难分。在这关键时刻,连长任尚琮令三排掩护,自己率一排从翼侧向敌猛冲下来,敌人慌乱溃逃。
这场反偷袭战,先后经历一个多小时,白刃格斗近半小时,歼灭了包括小队长在内的40余名日军,缴获轻机枪两挺、步枪48支、手枪1支等。八连在此次白刃格斗中,英勇杀敌,负伤和牺牲共30余人,打破了八路军拼刺刀拼不赢日军的传言,保证了作战计划的圆满完成。
战后,第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授予八连“英勇顽强”荣誉锦旗一面。1940年11月,八路军总部授予八连“白刃格斗英雄连”荣誉称号。
硝烟早已散尽,英雄的故事却在大落坡村代代流传。如今的大落坡,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易攻难守” 的小村庄,红色基因正催生出蓬勃的发展活力。
今年4月30日,备受瞩目的省级红色文化遗址大落坡反偷袭战旧址修缮项目在大落坡村正式拉开帷幕,按照最小干预、不改变文物原状的方法进行修复,预计今年10月完工。此次修缮旨在通过科学保护措施,最大程度还原遗址历史风貌,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项目的推进,大落坡反偷袭战旧址必将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新时代续写“白刃格斗英雄连”的精彩华章。
记者 郭娟 通讯员 张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