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西新闻网时间:2025-08-25
山西特色专业镇是一种以县(市、区)为基本地理单元的集群经济形式。自2022年9月首批省级重点专业镇认定以来,我省各专业镇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聚焦特色产业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为山西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第七届山西文博会上,一个个特色专业镇展区如同一扇扇窗口,铺展着三晋大地非遗技艺的千年底蕴,书写着传统产业在时代浪潮中的蜕变答卷。每一件展品背后,不仅是一段厚重的历史,更是一个正在发生的、关于振兴与创新的山西故事。
平遥
“一镇双品”打造“非遗双宝”
步入平遥牛肉推光漆器专业镇展区,牛肉醇香与漆器雅韵交织,瞬间俘获了参观者的目光。这里不仅是千年非遗技艺的展示窗口,更上演着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新交融共生故事。
牛肉展台上,原味、五香、麻辣等多系列产品琳琅满目,游客们循香而来,精心挑选。而在推光漆器展示区域,沙发、衣柜、屏风、首饰匣等精美器物依次陈列,观众指尖轻触,感受着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
“这款家具是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雷天勇的作品,已获得国家专利。”平遥唐都推光漆器工作人员胡丽霞指着一套黑漆描金沙发向观众介绍,“上面这个纹理叫石纹描金,是一种创新工艺,堪称可以直接收藏的艺术珍品。”
平遥牛肉推光漆器专业镇展区展出的黑漆石纹描金工艺沙发
作为山西省首批省级重点专业镇中唯一涵盖两大特色产业的“双料选手”,平遥牛肉和推光漆器专业镇自2022年9月入选省级特色专业镇以来,便紧扣“一镇双品”特色,全力做强“非遗双宝”品牌,高位推进专业镇建设。
本次文博会上,展区以“非遗活态传承+地域文化交融”为核心设计思路,通过场景化展陈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传统技艺,让千年手艺从书本走向生活,变得可感可触、可知可赏。
“平遥牛肉和平遥推光漆两大产业,一头连着百姓生计,一头系着文化根脉。”平遥县委宣传部文艺文产办科员严滋梁感慨,“如今两大产业集聚壮大、规模化发展,带来的不只是经济增收的实效,更有文化传承的社会效应。”
祁县
玻璃器皿的传统与现代交响
晶莹剔透的水晶材质高端酒具、匠心独具的手工工艺器皿、融合多元技艺的花瓶摆件……在文博会祁县玻璃器皿专业镇独立展区内,8家企业带来的6大类700余件产品熠熠生辉,吸引了无数参展商与观众驻足欣赏。这些通透无瑕的玻璃艺术品,不仅展现了祁县玻璃制作技艺的深厚底蕴,更传递出一个传统产业在专业镇战略推动下的创新。
“别看设计简单,人工吹制的玻璃工艺精致、透光性好,更为轻巧。”展区内,一位企业负责人手持精美高脚杯介绍。在这简单的设计背后,是祁县数百年的人工吹制玻璃技艺传承。
祁县玻璃器皿专业镇展区展出的玻璃器皿工艺品
2022年9月,祁县玻璃器皿专业镇被认定为全省首批十大省级重点专业镇之一。在强力推动下,玻璃企业技改扩产项目纷纷上马,带动就业2000人次,直接从事玻璃器皿产业的职工达到2.6万余人,专业镇总从业人员突破3万人。
“专业镇建设不仅带来了政策红利,更重要的是为我们提供了系统化、全方位的发展思路。”祁县工业和信息化服务中心主任彭建军表示,祁县采取省市县联动、产学研联合、省内外招标等形式组织联合攻关,组建了“现代玻璃产业学院”和“祁县玻璃器皿学院”,全力攻坚营销、设计、熔炼、配比等行业难题,为玻璃新品创作提供创新思路和人才支撑,成为晋中市产教融合的典型案例。
尽管祁县玻璃最大的优势是人工吹制,拥有一批技术高超的吹制大师傅,但单纯依赖人工毕竟产能有限。为推动产业集群升级,祁县鼓励企业“人机并举”,引入5G智能化生产,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精准操控,推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我们正在走一条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彭建军补充道。
绛州
一县一砚诉说三晋故事
“快来看,这方砚台上雕刻的不正是咱们石楼县的黄河奇湾吗?”在绛州澄泥砚展区,一位白发老者兴奋地指着展品说道。旁边以“赵氏孤儿”为主题的盂县砚台前,几个年轻人正举着手机拍照,“原来家乡的故事可以这样美!”
这是山西绛州澄泥砚研制有限公司展区“晋在砚中·一县一砚话山西”主题特展的一幕动人场景。展览中,117个县(市、区)的文化故事,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蔺涛的匠心独运下,化作一方方兼具实用与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绛州澄泥砚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山西三宝’之一。”蔺涛介绍,“我们以山西各地的名胜古迹、历史典故、传奇人物为素材,把地域文化元素融进砚台工艺里,构建起了‘文化+艺术+产业’三位一体的发展体系。”
以117个县(市、区)文化故事为主题的绛州澄泥砚
记者了解到,蔺涛与父亲蔺永茂自主开发了数十个系列、上千个澄泥砚品种,以精湛的生产技艺、优良的产品质量、精美的雕刻艺术、深厚的文化内涵,赢得了海内外书画名流的广泛赞誉。如今,企业已发展成为集“科、工、贸”为一体的品牌文化企业。
“我们正在打造‘一馆四区三中心’的澄泥砚专业镇。”谈及未来,蔺涛眼中充满期待,“将来这里不仅有非遗展览馆、生产区、研学体验区、培训教育区,还有国家级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和鉴宝中心。”
从单一的文房用品到多元的文化载体,澄泥砚的蜕变之路清晰可见。在蔺涛的规划里,依托专业镇的资源优势与历史传承,将着力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构建起企业、名村、文化、旅游“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届时,非遗展览馆里能触摸历史,研学体验区可亲手制砚,培训教育区能传承技艺,研发中心则为古老工艺注入现代活力,让澄泥砚从生产车间真正走进文旅场景,让传统文化在创新发展中焕发新生。
怀仁
陶瓷“演”出传承发展“双重奏”
走进朔州展区,各式陶瓷珍品琳琅满目,“绿水青山餐具”的写意、“青瓷系列产品”的温润与“浮雕花纹餐具”的精致竞相辉映,令人目不暇接。而一旁的“熊大”“熊二”琉璃制品亦是憨态可掬,引人注目。
“自从怀仁被确定为‘陶瓷专业镇’,我们企业的心就定下来了。”山西福鑫琉璃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军站在展位前,语气中透着踏实与憧憬,“不用再想着搬来搬去折腾了,厂址稳定了,政府统一规划,我们一部分土地修建了楼房,计划一边做产品展馆,一边搞非遗琉璃研学,真正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传播开来。”
朔州展区展出的琉璃制品
2022年9月,怀仁市被省政府正式确定为“陶瓷专业镇”,以此为标志,这座素有“陶埴一技、独擅北方”美誉的城市,开启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近年来,怀仁市紧紧围绕“打造百亿级高端陶瓷产业集群”的目标,将专业镇建设作为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的重要引擎,由省内陶瓷专业镇向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名“镇”迈进。
如今,这份努力已结出硕果。怀仁陶瓷展示中心、山西省日用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陶瓷e镇孵化中心已全面运营;全长2.5公里、建筑面积15万平米的陶瓷文化商业街主体工程已完工;建筑面积39955平米的怀仁市陶瓷科技艺术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接近尾声……这些平台的落地,为怀仁陶瓷专业镇注入强劲动力,更擦亮了怀仁陶瓷的新形象。
从平遥的“非遗双宝”到祁县的玻璃器皿,从绛州的澄泥砚到怀仁的陶瓷,三晋大地上,一个个专业镇正以独特的产业特色和文化底蕴,展示着山西形象。展览即将落幕,但山西专业镇的发展之路正在向着更加广阔的天地延伸。在这条路上,传统与现代交汇,文化与产业融合,匠心与创新共舞,正演奏出一曲山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华丽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