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佳敏
在和顺县李阳镇,晋中市“同心圆”宣讲团成员尚佳敏作为一名到村工作大学生,化身“理论翻译官”,将党的创新理论和法治理念化作浸润人心的甘霖,让宏大叙事与法治精神在烟火气中焕发生机。
深挖本土“实践富矿”
因为坚信素材在脚下,尚佳敏深入复垦地、田间院落,收集矸石山改造艰辛、老矿工“挖煤”转“护绿”、手艺人创业故事,以及纠纷调解、集体决策规范案例。这些带着煤灰、泥土香的实例,成为理论与法治实践的鲜活注脚。她专挑村庄“解剖麻雀”,通过环境“脏乱差”变“绿净美”、产业“挖黑煤”转“晒光伏”、治理“各管一段”成“共建共享”、权益保障由模糊到清晰等村民可见的变化,将“规划先行”“久久为功”“依法治理”变成实景课堂。每个故事都闪耀着人性的温度——传承人的坚韧、村民的热情、干部的智慧、邻里的互谅,用微光照亮“人的振兴”。
巧解“乡音密码”传新声
为让理论落地生根,尚佳敏不做“复读机”,甘当“翻译官”:“生态优先”译为“绿水青山是咱幸福靠山”,“产业融合”讲成“废矿坑变光伏园”,“法治乡村”解作“办事讲规矩,遇事找法不找关系”。宣讲台设在烟火气里,复垦地旁讲生态修复与环保法规、工厂里谈产业重生与合法经营、老槐树下说环境获得感与村约效力。“看这健身步道,是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大家守规矩维护,就是法治意识!”场景即内容。她拒绝单向灌输,总爱互动:让事故亲历者讲安全法规,用老照片引导村民算“千万工程”变化账,借身边案例讨论土地权益、家事法律,使听众变“参与者”。
点燃“理论火种”促行动
宣讲旨在点燃实践引擎。每个故事都藏着“方法论”:讲蝶变问“咱村学啥招”,谈创业提醒“机会在身边!更要签合同守信用!”解读政策时,点明工矿荒地发展文旅产业需遵守土地法规、农副产品深加工要符合安全标准;讲完理论后引导思考:“我为家园做啥?”“村务章程咋定更管用?”
“李阳镇能变,靠找对路、齐努力、讲法治!咱是受益者,更是建设者!”她的话如星火,点燃干劲。如今,村民报名参加新技能培训、参与环境整治更踊跃了;村里议事更规范,遇事找调解的多了;“一起干”的氛围日益浓厚。她的声音,正转化为推动李阳镇振兴的内生动力。
这位扎根乡村、深谙法理的“宣讲工匠”,以脚步丈量真实,用心感悟真谛,用乡音传递真情。她的“金话筒”让党的理论与法治阳光如春风化雨般,在广大群众心田扎根生长,凝聚起共建法治新家园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