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县区>榆社

彩绘传承匠人心

—— 记山西省榆社县古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任锦富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08-01

榆社县作为山西古建筑彩绘代表汉纹锦彩画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境内古建筑林立,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间,尽显独特魅力,也孕育出诸多传承古建技艺的能工巧匠,任锦富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作为山西省榆社县古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他扎根古建行业27载,从一名普通彩绘学徒成长为省级非遗技艺传承人,以匠心守初心,以实干担使命,带领榆社古建产业走出了一条“技艺传承、产业振兴、群众共富”的创新之路。

匠心筑梦:

从油灯下的学徒到非遗传承人

1998年夏天,刚从榆社县职业中学毕业的任锦富,因家庭贫困不得不放弃继续求学的念头。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与古建彩绘结下不解之缘。就这样,他拜入古建大师岳俊德门下,成为一名学徒。

为了吃透这门技艺,任锦富成了师傅身边最“黏人”的学徒:白天,他寸步不离地观察师傅运笔的角度、调色的比例;晚上,他便在昏暗的油灯下铺开画稿,一遍遍临摹、修改,常常一画就是通宵。颜料浸透了衣袖,手腕练到抬不起来,手掌磨出的厚茧破了又结。

6年苦学,终得真传。2005年,任锦富第一次独立承揽古建彩绘项目,凭借对传统纹样的精准还原和创新设计,赢得业界赞誉。“那一刻,所有的苦都值了。”此后,乔家大院彩绘、晋祠公园彩绘、山西大饭店彩绘、大同古城改造、太原青龙古镇等项目中,都有他忙碌的身影。

技艺日臻成熟,他却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2015年,他考取古建高级营造师证书;2018年,获评中级工程师,同时被聘为山西建筑技术职业学院高级讲师。

产业破局:

从“散小弱”到全产业链振兴

榆社的老古建人都清楚,过去当地古建行业因缺乏有效组织和引导,只能靠“挂靠”艰难求生。看着县里零散的小作坊、四处“挂靠”的施工队,任锦富心里既着急又心疼。作为土生土长的榆社人,他下定决心要为家乡的古建产业闯出一条新路。

2022年,事情迎来转机,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任锦富整合全县古建资源,牵头成立山西省榆社县古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并出任董事长,构建“设计、施工、文创”全产业链,举起了“抱团发展”的大旗。

他诚挚邀请张晓波、白玉宁、常太生等古建老艺人回到榆社,到县职业中学开展古建技艺教学,从源头培养古建人才。几位老艺人欣然应允,全力把该校的古建专业打造成省级重点专业,为行业储备了后备力量。

有了新生力量加入,任锦富又开始探寻榆社古建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方法。他带领团队深入调研市场需求,将传统古建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成立泥皮壁画文创工作室,精心打磨制作工艺,融入深厚历史文化。他坚定表示:“通过制作有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的文创产品与家居用品,既能延续榆社古建彩绘技艺生命力,还能让更多人欣赏、收藏古建艺术。”

如今,榆社古建技艺已形成彩绘、木作、瓦作、雕塑(含木雕、石雕、砖雕、泥塑)四大类,当地还成立了土木建筑、油饰彩画、石木雕刻、泥胎彩塑、壁画、砖画、工程设计等100余支建筑专业队。在任锦富的推动下,全县现有专业技术员3300余人,注册古建分公司30余家。古建修复产业带动7000余人就业,年收入大幅提升,相关产品不仅畅销全国,还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

赤子初心:

从产业领头人到乡土守护者

“榆社古建的根在乡土,挣了钱,不能忘了父老乡亲。”这是任锦富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始终把“责任”二字扛在肩上,用行动诠释着“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担当。

疫情期间,他带头捐款2万元支援防控;看到村里老人吃饭难,他累计为居家养老服务捐资超5万元;为了让工匠精神与党性教育相融合,他在集团工地打造“党建文化墙”,将党性教育融入工匠精神,积极培养2名技术骨干入党。2024年,任锦富获评“晋中市优秀共产党员”。

27载光阴,他从油灯下的学徒成长为非遗传承人,从行业新手变成产业领头人。山西省建筑职业技能大赛彩绘创作二等奖、三晋技术能手、省级乡村工匠名师、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榆社劳模……这些荣誉背后,是“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是“抱团发展”的企业家担当,更是“心系乡土”的党员情怀。

站在新的起点,任锦富正带领他的“古建文化铁军”,穿梭于斑驳的斗拱飞檐之间,在青瓦砖缝里追寻历史的密码。他们用彩笔描绘着古建的新生,也书写着榆社人民的共富梦想——这,便是一名古建工匠对初心最生动的注解。

记者 张子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