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史子谦:抗战烽火中的无畏英雄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7-21

史子谦像 资料图

夏日傍晚,柔和的阳光洒在榆次区张庆乡北胡乔村村头的小广场上,84岁高龄的史中德坐在中央,神色沉静,缓缓地向记者和围聚而来的村民讲述他二叔史子谦那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2019年,我们一家人怀着崇敬与追思,专程去了河北省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馆内挂着二叔的照片,照片里的他身姿挺拔、眼神坚定,透露出当年保家卫国时的豪情壮志。馆内还精心陈列着见证二叔过往岁月的物件,包括他曾在河北陆军中学担任副校长的相关照片以及其他珍贵遗物。”

说起这些,史中德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过去,史子谦那些英勇无畏的事迹,一幕幕如同电影般浮现……

史子谦,名克让,字子谦(紫千),1900年出生于榆次史家庄(今张庆乡北胡乔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3岁丧父。勤劳善良的母亲节衣缩食,供养他上学读书。191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史子谦开始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并参加了查封和焚烧日货的斗争。

1932年秋,史子谦被私立魏榆普通商业科初级职业学校聘为教导主任,兼任语文、武术课教师。他经常阅读进步书刊,重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常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激发学生爱国思想。

1937年夏,榆次县牺盟分会特派员阎定础及牺盟会工作人员郝汀多次与史子谦深谈,使他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拯救中国的革命道理。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史子谦投笔从戎,参加了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奔赴抗日前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初,史子谦在武乡一带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发动工作,组织群众进行抗日游击战争。不久,调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政治部教育科副科长。

百团大战后,日军将矛头指向共产党八路军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在一次随军转移中,史子谦被冻掉8个脚趾,行走艰难,上级根据他的身体情况,将他调入八路军陆军中学任副校长,具体负责八路军学员的培训工作。

1942年,日军频繁“扫荡”太行革命根据地,军校经常转移,史子谦总是以顽强的革命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感染着学员。同年5月的一天,陆军中学转移至河北沙河县五指山一带,学员战斗排被日军包围,史子谦沉着果断指挥战士们突围,并迅速向山里转移。因脚部伤残,他走路非常艰难、不幸被俘,被日伪押解到太原监狱。

在狱中,日军怀疑史子谦是八路军的重要干部,企图诱降。诱降不成,敌人就对他施以酷刑,史子谦威武不屈、英勇就义,时年42岁。《新华日报》曾两次登载了史子谦的英雄事迹。

2015年8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史子谦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史中德的深情讲述,让史子谦英烈的事迹鲜活起来,仿佛穿越时空,呈现在大家眼前。史中德表示:“今后要让后代常去看看这位英雄亲人,让这份炽热的家国情怀在他们心中深深扎根、代代传承。”

记者 武玲芳

通讯员 张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