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6-30
“今年小麦产量好,机器收得又快又干净,颗粒都没咋浪费。”6月27日下午,在太谷区阳邑乡北杏林村的麦田里,种粮大户张师傅望着联合收割机“吐出”金灿灿的麦粒,笑得合不拢嘴。眼下正值“三夏”大忙,太谷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心通过科学组织机收减损,全力保障6000多亩小麦颗粒归仓,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两台联合收割机正穿梭其中,收割、脱粒、秸秆粉碎的轰鸣声奏响“丰收曲”。农机手王师傅熟练地操控着方向盘,麦粒源源不断地卸入运粮车。“现在的机器越来越智能,作业时掉粒少、损耗低,我们干活也更省心。” 王师傅说。在一旁,太谷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心农机推广站站长白玉翠正带领技术人员开展机收减损监测。他们按“半米幅宽法”规程,在田间随机抽样、捡拾麦粒,认真记录各项数据。
“今年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机收减损方案,组织十几台小麦收割机投入作业,并在多个村设置监测点。”白玉翠介绍,此前已在朝阳村、上庄村、西山底村完成测损,当天来到北杏林村,经过精准测算,小麦机收减损率均在1%以下,达到合格标准。白玉翠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加大农机服务力度,通过加强农机手技能培训、宣传减损知识等方式,引导农机手规范操作,让“减损就是增产”的理念深入人心。
据了解,目前太谷区小麦夏收已进入收尾阶段。望着装满麦粒的运粮车缓缓驶出田间,村民李大姐感慨道:“以前总担心收割时浪费粮食,现在有技术人员帮忙把关,心里踏实多了。” 从麦浪滚滚的田间到忙碌的打麦场,丰收的喜悦在太谷大地传递,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写下生动注脚。
记者 马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