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5-09
“刚想找垃圾桶,就看到有小朋友主动捡起饮料瓶跑过去,这一幕太暖了。”“五一”假期,在市城区榆次老城景区,来自太原的游客张女士指着不远处认真分类垃圾的孩子,竖起了大拇指。这个假期,我市各大景区迎来客流高峰,从榆次老城的古朴街巷到乔家大院的精巧建筑,从平遥古城的巍峨城墙到云泉谷的自然风光,文明旅游成为最动人的风景,游客们用点滴行动绘就出和谐有序的假日画卷。
走进榆次老城,只见游人如织,难觅果皮、纸屑的踪影。身着汉服的年轻女孩将卡在砖缝里的纸巾捡起;带着孩子的游客自带垃圾袋,把零食包装整齐收纳;检票口处,游客自觉排成笔直的队伍,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主动让出通道。“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少了,主动询问分类垃圾桶位置的多了。”该景区环卫工王师傅推着刚清理完的垃圾车,脸上满是欣慰。
在乔家大院的文物展区,游客们隔着玻璃静静观赏珍贵藏品,拍照时自觉关闭闪光灯,孩童们也压低声音模仿家长的模样,好奇又安静地聆听讲解。 新晋网红打卡地云泉谷内,各项游玩设施前人头攒动,不见拥挤推搡。“请您排好队,下一位游客马上体验完毕。”随着工作人员的引导,等待体验高空滑道的游客们有序排队,不时提醒孩子小声说话。来自北京的游客李先生带着父母游览后感慨道:“我们一家人不仅被晋中厚重的历史文化震撼,更被大家的文明素质打动,这样的旅行体验才是真正的享受。” 从自觉排队、轻声交流,到主动维护环境、礼让他人,文明旅游的种子在晋中各景区悄然生根。正如一位游客在社交平台分享的:“旅行不仅是看风景,更是感受一座城市的温度。晋中,用文明让美景更美好。”
记者 马永红
言外言:
文明“加码” 晋中美景更有“深度”
马永红
“五一”假期,晋中文旅市场火爆,文明旅游新风尚尤为亮眼。从平遥古城到乔家大院,游客自觉维护环境、有序参观,文明举止成为比自然风光更动人的“人文景观”。
这一转变折射出社会文明意识的觉醒。过去,景区内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如今已被主动分类垃圾等行为所取代。这源于人们对“旅行不仅是看风景,更是体验文明”的深刻共识。游客的文明之举,不仅提升了自身旅行体验,也为他人营造了舒适氛围,让“诗与远方”更具温度。
对晋中而言,文明旅游是擦亮城市名片的关键。晋中作为晋商文化发源地,文明旅游的加持让这份吸引力更可持续。秩序井然的景区、友善互助的氛围,能增强游客满意度,形成口碑传播的良性循环,推动文旅产业长远发展。
文明旅游需持之以恒。政府、景区与游客应多方携手,共同将文明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晋中的每一处风景都因文明而更加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