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3-14
温承惠(1755年-1832年),字景侨,号慎余,晚号七十愚叟,山西太谷人。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就任吏部七品京官,先后担任主事、员外、郎中等职。后任陕西督粮道、陕西延榆绥道、按察使、布政使、福建巡抚兼署闽浙总督、直隶总督,加授太子太保,成为清朝历史上太谷为数不多的封疆大吏之一。
清代史书《清史稿》对太谷籍直隶总督温承惠有这样的记述:“温承惠治畿辅无异绩,陈臬山东,则治盗清狱有声,率以平反冤狱遭倾陷,可谓能晚盖矣。”寥寥数语,一位忠直亲民的古代官吏形象跃然纸上。
温承惠,字景侨,号慎余,生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是太谷敦坊村时任户部给事中温常绶的儿子。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他以拨贡的身份就任吏部七品京官,先后担任主事、员外、郎中等职。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授陕西督粮道后不久,因继母病故回乡丁忧。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温承惠丁忧期满重返官场,担任了陕西延榆绥道一职。当时,此地正遭受百年一遇的旱灾,本就沟壑纵横、石厚土薄的陕北黄土高原,更是赤地千里、五谷不收,许多家庭满门尽逝、房倒屋塌,有的村庄人迹罕见、悄无声息,侥幸活下来的人拖着疲惫不堪、满身伤病的躯体逃离故土,沿路乞讨,走不动的老弱病残留在家里苦捱度日。温承惠上任后,目睹满目疮痍的惨状痛心不已、潸然垂泪,打开官仓、放粮赈饥,使许多挣扎在死亡边缘的百姓保全了性命,外出行乞者陆续返回家中。
温承惠做事勤勤恳恳,不论在哪里任职,都能做到忠直亲民、尽心竭力,不仅受到当地百姓的好评,还多次受到朝廷嘉奖。清嘉庆八年(1803年),他奉调到河南任布政使。那时候,河南境内黄河泛滥、水患不断,沿河两岸的田地被冲刷得一片泽国、颗粒无收。望着粮食主产区一片狼藉,温承惠暗下决心整治水患,让沿线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针对衡家楼黄河决口较大的问题,他提议尽快修复堤坝、加固围堰,并组织百姓修复伊洛旧渠,减缓衡家楼一带的疏水压力,使渠水、河水各行其道,降低了黄河水再次倒灌的危险。
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温承惠调任福建巡抚兼署闽浙总督。海盗蔡牵组织大批人马扰乱海峡秩序,他们杀人越货、扣押渔船、抢劫商贾、袭击渔村,沿岸百姓深受其害。温承惠到任后,多次组织官兵在厦门阻击海盗团伙,每次都身先士卒、冒死进击。在他的带领下,兵士们冲锋陷阵、奋不顾身,在鹿耳门一带连连得胜,海盗团伙溃散瓦解,蔡牵侥幸逃脱,从此销声匿迹。困扰当地多年的海盗之乱得以平息,百姓生活恢复平静。由于打击海盗有功,温承惠擢升直隶总督,并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赏穿黄马褂,4年之后加授太子太保,成为朝廷中为数不多获此殊荣的封疆大吏之一。
温承惠任直隶总督7年,非常重视河防工作,在繁忙的日常政务之余,经常挤时间到所辖地区的河道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向当地州县提出意见和建议,督促他们防患于未然,及早整修河道,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到任第一年,他就疏浚流经丰润、玉田两县的黑龙河一事向朝廷建言献策,由于他奏请的治河方案合情合理、预算恰如其分、工程有急有缓、效果显而易见,得到朝廷批准。次年初,温承惠奏请疏浚温榆河上游河道,同样得到朝廷首肯,工程顺利进行。
温承惠钟情于“水”、施策于“渠”、治患于“河”,成为名副其实的水利专家。每当一个地方存在水患问题,朝廷不论其在何处任职,都抽调他出任“总指挥”,他不负众望,难题总能迎刃而解。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温承惠因打击天理教不彻底而受到革职处分,以五品官员的身份督饷。
次年,黄河在河南睢州决口,朝廷任命他为员外郎,到睢州督办修复补缺工程,工程得以快速完工。转年冬天,他又奉命到北京永定河治理工地负责工程施工,既节省了开支,又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清朝嘉庆皇帝的评价是:“温承惠治河勤勉认真,值得嘉奖。”
温承惠对朝廷的水利工程殚精竭虑,为家乡治河除患也倾注了大量心血。他的老家敦坊村与徐沟(今清徐县)温李青村划域为界、南北相望,两村之间的象峪河清水潺潺、波光潋滟,温顺时犹如柔软的丝带,缓缓流淌,静静地润泽河岸村民,使这里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雨涝时,河水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桀骜不驯,淹没了田地、村庄,给百姓造成极大的伤害。有一年,暴雨陡增,连天接地,象峪河水冲向两岸,沿线村庄一片汪洋,新代村(古称龙凤庄)整村消失;大水退去,瘟疫随即而至,南北郭村无一幸免,敦坊村村民写信向温承惠求助。温承惠当时正在朝廷中担任河道总督,他提出了治理方案,建议将敦坊村南的象峪河道移至温李青村北,为河流找到合适的径流之道。工程竣工后,敦坊村、温李青村再没遭受过洪水的祸害。如今,敦坊村还流传着一句民谣:“敦坊出了个温承惠,象峪河被逼到李青外。”百姓祖祖辈辈颂扬着这位“大官乡亲”的不朽功绩。
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温承惠调任山东按察使。当年,山东东平一带强盗较多,其中一伙得到官员王聚奎的庇护,横行于东平县以及邻近的东阿、平阳、阳谷等地,抢劫财产,无恶不作。温承惠上任后,从打击“保护伞”入手,很快查实了王聚奎与强盗勾结的罪证,将其拘捕法办。从此,强盗团伙再也不敢嚣张。与此同时,温承惠还对山东历年陈案、悬案进行了彻底清理,昭雪了冤假错案。
温承惠为官40余载,历经清朝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几经沉浮,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任户部郎中,次年辞官返乡。清道光五年(1825年),朝廷旧账重翻,追究他在山东按察使任上有疏忽行为。
温承惠离世后,在他曾经呕心沥血工作过的河南,百姓为他立祠祭祀、永久感念,在晚清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期人文读本摘选自晋中市史志研究室所编《清风徐来——晋中古今清廉人物故事选粹》,内容有删减,由董文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