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科教

贯彻“156”战略举措 奋勇争先看晋中

大学牌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01-03

打好“大学牌”城校携手创未来

山西中医药大学航拍图。

在这里,城市与高校双向奔赴的故事生动演绎,合力培育校地融合“新典范”;

在这里,青年与发展携手前行的卷轴不断书写,奋力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在这里,科研与产业贯通转化的探索持续走深,聚力点燃创新驱动“新引擎”……

晋中,这片古韵与现代交织的沃土,21所驻地高校、34.6万名师生在此集聚,科教人才资源集聚度全省独一无二、全国同类城市少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委战略部署,大力实施“156”战略举措,按照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安排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书记常书铭“打好‘大学牌’,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深入推进‘双融双创’,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建设活力晋中、科创晋中”的部署要求,以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为载体,加快推动市校协同创新由“物理融合”转向“化学反应”,使融合、创新、青年成为代表晋中的三个关键词,让“晋中是座大学城”成为晋中最鲜明的城市品格。

我市为高校新生送上开学“大礼包”。

气象万千

【融合】 —— 校园就是城市 城市就是校园

行至山西中医药大学,品尝健康养生的中药茶饮,感受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前往太原理工大学,打卡地标建筑校史馆,品味百年老校岁月流转,漫步疏影步道间细嗅阵阵书香……家住市城区的杨晟宇将“山西大学城之旅”安排得紧凑而充实。他说:“大学城的人文底蕴、校园环境一直深深吸引着我们。驻地高校向社会敞开大门,让我们沉浸式体验大学之美。”

在山西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学生为市民送上“爻茶”。

城市和大学是互融共生的发展共同体。我市紧扣市校协同,打破物理空间壁垒、强化人文互动交流,大力推进城校融合,推动21所驻地高校向社会敞开大门,推动校内博物馆、美术馆、体育馆、艺术馆等综合性场馆及公共基础设施与市民共用共享,走在了全国前列,实现服务公众良性双互动、市校协同破围再聚能。

森林巡查全地形越野车、新型复合可降解保鲜膜、便携式智能伤口检测装置……2024年,山西(晋中) 第一届大学生科技创新设计比赛决赛成功举办,高校青年学子比拼创意、探索科学。同时,我市还举办运动会、校友招商推介会等,让校地交流更加密切。共建大学城文化活动中心、美术馆,配建大学生主题街区、大学生活广场等,生动诠释“校园就是城市、城市就是校园”。

我市加强产教融合,支持引导“链主”“链核”企业与市域高职院校合作,晋中国家农高区现代农业(畜牧)产教联合体和综改区晋中开发区纺机液压产教联合体,成功获批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合作建设的“太谷玛钢学院”“平遥牛肉学院”“平遥漆艺文化创意学院”“祁县玻璃器皿学院”,入选全省首批特色产业学院名单,数量全省最多。聘请475名资深教授组成晋中专家咨询库,举办近千场“博士大讲堂”。

“晋中有座大学城”正加快转向“晋中是座大学城”!

千名大学生走进高企看晋中活动启动仪式。

【创新】 ——

科技成果转化“提速” 创新活力澎湃迸发

如何将大学科教人才资源比较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胜势?

晋中用实际行动给出答案。高校助力、科技赋能,引深“联盟创新”,筑汇聚动能的“创新之城”。

2024年10月16日,“晋创谷·晋中”正式揭牌,成为我省进入实质性运营的第三家创新驱动平台。我市高位推进“晋创谷·晋中”建设,发挥高校科创优势,重点围绕高端装备制造、医药大健康和现代农业等领域,引人才、育企业、重创新、促转化,打造校地融合创新模式,目前已入驻初创企业43家、科创团队27个。

环境催化材料省技术创新中心、山西省新型多功能玻璃技术创新中心、山西省复合调味品技术创新中心……市校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共同建设一个个科技创新平台,合力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市科学技术局局长郭海成说:“我市聚焦重点产业链和专业镇建设,推动高校、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市校协同创新发展专项行动以来,建成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平台11个。积极布局建设市级创新平台,与驻地高校合作共建市级中试基地3家,产业联盟1个。”

同时,结合驻市高校优势学科和我市产业基础,实施了“大起底、大调研、大对接、大转化、大观摩”行动,营造市校协同创新发展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我市企业和各高校签订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协议239项,涉及合同金额1.28亿元。

一个个创新平台、一项项有力举措,让“金点子”落地成“金果子”。像太原理工大学与汾西华益公司合作研发生产的远程混凝土喷射机,是国内唯一一款可实现千米喷浆的潮式喷浆机,填补了国内喷浆技术远距离输送的空白。

科技成果转化“提速” ,创新活力澎湃迸发,掀起市校协同创新发展新篇章,迈出互促共进新步伐。

山西能源学院招聘会现场。

【青春】 ——

厚植人才沃土 汇聚青年力量

青年与城市,彼此选择,相互滋养。晋中,以“城”相许,以诚相待,厚植成长沃土,拓展发展空间,将“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3大品牌9项行动32项举措,全面精准实施“青聚晋中、青创晋中、青享晋中”三大行动,以“青春”之名凝练起具有青年气质的城市符号。

“我爱晋中,她是一座厚爱青年的城市,是一座与青年共成长、共奋进的城市。晋中在全省率先出台柔性引才政策、发放新生开学礼包等一系列暖心举动,更加坚定了我留在晋中发展的信心与决心。”太原师范学院学生王嘉慧道出众多青年选择晋中、留在晋中、爱上晋中的原因。

我市抓住“聚才、聚智、聚心”三个关键,让“青聚晋中”落地落实,今年组织全市企事业单位为高校近万名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岗位,在市城区规划建设“青年驿站”。解决“创业、就业、立业”三项关切,让“青创晋中”有感有为,建成大学生创新生态基地,省级及以上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21家。做优“健康、文体、安全”三类保障,让“青享晋中”乐游乐享,出台青年人才引育政策,全市A级景区向驻市高校师生免首道门票,连续两年在开学季向15.2万名高校新生送上开学“大礼包”。

融合着,创新着,奋进着。我市将坚定不移打好“大学牌”,以科教资源集聚优势赋能创新发展,城校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生产性实训基地。

激流勇进

凝“新”聚力乘风起

在晋中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上,“晋创谷·晋中”创新驱动平台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

作为我省第三家进入实质性运营的创新驱动平台,“晋创谷·晋中”于2024年10月16日正式揭牌。我市以“晋创谷·晋中”为创新发展“强引擎”,依托大学城“一城”及综改区晋中开发区和晋中国家农高区“双区”,驱动高端装备制造、医药大健康、现代农业等领域迈向新高度,在推动更多优质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上取得新成效,全力打造校地融合创新模式,绘就一幅幅科技创新与产业提质同频共振的画卷,展现我市全力打好“大学牌”,将高校人才优势、创新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的精彩。

为高效推动平台建设,我市集聚创新要素,围绕金融支持、政务服务、技术转移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全方位做好服务保障。厚植发展沃土,吸引了大量初创企业、科创团队和高端人才入驻。截至目前,“晋创谷·晋中”起步区已入驻初创企业43家、科创团队27个。

中镱新材料智能制造研究院就是入驻者之一。企业技术人员、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陈洪胜说:“公司是一家高端装备制造及技术服务企业,在智能焊接技术、复合材料制造技术等方面取得多项国家专利。将借助‘晋创谷·晋中’这个平台,加强和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

引人才、育企业、重创新、促转化,推动“创新苗”长出“科技果”。深化科技合作,开展协同创新,搭建更加精准和紧密的产学研合作桥梁,推动更多的关键技术攻关突破,促进更多的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和示范应用,结合主导产业规划,我市与5所驻市高校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协同创新、深度合作,推动更多优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依托太原理工大学重点促进煤机、纺机、液压等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数智化转型;依托山西医科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药科职业学院加快培育医养康结合的医药大健康产业体系;依托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打造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运营集约、国内一流的现代农产品加工基地。

凝“新”聚力,以“质”致远。高标准建设“晋创谷·晋中”创新驱动平台,构建产学研用高效协同、上下游紧密结合的创新联合体,催生更多契合晋中产业发展需求的创新成果……晋中,正在将奋力打造全省新质生产力试验区的“大写意”变为现实“工笔画”。

数 读

晋中有21所驻地高校、34.6万名师生,科教人才资源聚集度全省唯一、全国同类城市少有。

我市连续两年在开学季向15.2万名高校新生送上开学“大礼包”。

建设“晋创谷·晋中”,发挥高校科创优势,引人才、育企业、重创新、促转化,打造校地融合创新模式,目前已入驻初创企业43家、科创团队27个。

我市聚焦重点产业链和专业镇建设,积极推动企业与高校深化产学研合作,建成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平台11个;与驻地高校合作共建市级中试基地3家、产业联盟1个。

我市加强产教融合,支持引导“链主”“链核”企业与市域高职院校合作,建成2个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入选全省首批特色产业学院4个、数量全省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