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4-12-11
剥离了城市的喧嚣和拥挤,在清风明月相伴下,用精巧独特的院落、充满智慧的建筑、美轮美奂的砖雕木雕,勾勒着昔日繁华,同时追赶着时代气息奔涌向前——平遥县梁村便是这样的存在。
“先有神泉梁村,后有平遥古城”
梁村面积约7平方千米,据村内积福寺碑文记载,村北渊公宝塔始建于元朝元贞二年(1296年),说明村落形成至少已有700多年,早在隋唐以前就已成村。由于平遥古城于明朝洪武年间已现雏形,所以也有了民间流传的“先有源池梁村,后有平遥古城”一说。近年来,又有专家通过考证东和堡现存的几孔窑洞,认为梁村最早可能形成于夏商时期,村中有一棵需几人才能合抱的参天古槐树,也证实了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
梁村因地处汾河支流惠济河夹角之地,土地肥沃,自古就有“北方小江南”之称,莲藕、大米、长山药等名优特产久负盛名,被誉为平遥八大名景之一的“神池泉涌”就在梁村。现在的梁村集晋中千年古堡文化、宗教文化、晋中民居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和山水风光于一体,是一座刻着深深传统文化烙印的古村落,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广胜寺是村里古街道的起点,向南直达源神河的源头源神池,总长1060米,这条街被称为古源街。梁村是由古源街道连接五个古堡组成,分为三部分:村北的东和堡、西宁堡建于隋唐以前;村中的古源街东为昌泰堡,西为南乾堡,大致建于明清时期;村南的天顺堡建于晚清时期。
五个古堡均筑有堡墙、堡门、门楼。古源街北的广胜寺如凤头高昂;东和堡、西宁堡分列东西两侧,似凤展双翅;中有南乾堡、昌泰堡,则为凤凰之腹;村南天顺堡,如凤尾高扬。东和堡建在山冈上,年代最久,地势最险,民居按“北斗七星”状分布;西宁堡三面环水,水堡相映,景色秀丽;昌泰堡建筑呈“土”字形分布,以四合院为多;南乾堡建筑呈“玉”字形分布;天顺堡建于清康乾时期,占地75亩,建筑呈“生”字形布局,街道完整,高墙耸立,是梁村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堡。梁村这种“凤凰展翅”的风水结构布局,是晋中古式村落建筑的杰出典范,梁村因此被称为“凤凰村”。
梁村古堡中民居建筑类型多样,保存完整的历史院落有132座,多为一层砖木土石结构,呈平面铺排式布局,分为传统四合小院,二进“日”字形和三进“目”字形院落。进院细看,砖雕、木雕、石雕浑然一体,斗拱、飞檐各显风采,充分展示了晋中民居庄重、含蓄、对称、浑厚、奢华之美,也显示了古代民居建筑的精湛技艺。
梁村也是晋商故里,著名的“蔚泰厚”票号经理毛鸿翰、民国议员冀鼎选等名人皆出自梁村。明清时期梁村人在外经营店铺、票号的掌柜、经理多达百人,是早期商业、金融业职业经理人的摇篮,因此才有了“平遥四百零八村,数一数二数梁村”的美誉。
“神池泉涌”出晋商
明代,晋商垄断了宣化、大同等边镇军队的粮草供需业务,又取得了两淮地区的“盐引”专利,掘得了“第一桶金”。而山西有“山西人大褥套,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的民谣,点透了晋商经商致富后回家盖房置地供养妻儿老小的传统观念和习惯。梁村的昌泰堡、南乾堡就是晋商崛起时期的产物。
昌泰堡位于古源街东侧,现有民居42处,多为传统四合小院,呈“土”字形分布。南乾堡为五堡之首,位于古源街西侧,占地约80亩,共有南北2座堡门,南门为“火门”,门外有一株唐槐,树干虬劲,枝叶繁茂;北门名“安阜门”,为“水门”,堡门高大,上下两层,上层供天、地、水三官神像。一条石板路贯穿南北两门,石板路下暗藏公共排水渠道。东西小巷7条,呈“玉”字形分布。
在梁村,平遥“蔚泰厚”总经理及蔚字五联号总管毛鸿瀚是晋商平遥帮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票号老板,为平遥票号业之行首。除了毛鸿翰故居,毛鸿举故居、冀氏故居、邓旺庆故居、毛鸿祥故居、邓氏故居、冀鼎选故居、白氏故居、梁氏旧宅、史氏旧宅等宅院,不仅记载了晋商发展历史,也成为了梁村不可磨灭的印记。
天顺堡就是由毛鸿瀚联合冀、邓、王、史等五姓人家共同投资兴建的,占地70亩,规模宏大,设计考究,保存完整,街道两边砖砌围墙高耸,巷道幽深狭长,深宅大院相连,呈“王”字型分布。照壁气派堂皇,木雕图案精美,窗棂繁复多变,柱础雕刻精细,匾额寓意深长。
南乾堡由一条石板路贯穿全堡,两侧有鱼刺状小巷通往各院,这种结构形式再现了唐代“里仿制”。在离堡门很远的地方才开院门,且院门很少,这样的布局结构是为了便于巷战,增强古堡的防御性。院落设计多为三进“目”字形豪宅,主房窑式,配房木瓦,四明八暗柱础,梁头深度出檐儿,木、石、砖三雕交相辉映,极尽雕饰之能。复杂多变的窗棂,雕刻精细的柱础,寓意深长的匾额……这一切都印证着晋商的历史,见证着曾经的兴盛。
南乾堡现存民居58处,多为传统四合小院和精美的二进“日”字型院落,屋顶有排水暗道直通院中,砖雕、木雕、石雕古色古香。堡内存有一处造型奇特的戏台,前面是宽敞带天花板的表演场地,后面则是窑洞式后台。戏台两侧有残存的壁画,台柱上有联曰“菊蕊初盼曲将幽艳临歌扇,霓裳迭奏雅倩新声徬泉蝉”。戏台前宽大的广场,如今成了村里老人、小孩休闲活动的场所。
站在空空的戏台前广场,看着广场旁古树被风吹动着的枝条,耳畔宛若传来清脆的锣鼓点,伴着琴瑟的抑扬之声和铿锵高亢的唱腔,恍惚间感到周围坐满了男女老少,或闭目摇头,或伸首注目,如醉如痴地听着戏……广场东西两侧是村史陈列馆,里面的石碑、农具、房契、记账簿,无声地诉说着梁村曾经的繁荣。
诉说战火硝烟离乱
是民居,也是古堡,梁村古堡这种半民用半军用的特殊建筑形式,历经岁月雕琢,形成一幅展现着从两晋南北朝,经隋、唐、宋、元、明、清到民国时期晋中社会千年的历史变迁和丰富多彩的民俗画卷。
堡寨式村落,起源于东汉豪强以家庭宅院为基础的一种民间防卫性建筑。汾河、沁水两河谷地,曾是中国最早的农垦地带,人口稠密,城市兴旺,也是北方游牧民族抢掠中原的南下通道,历史上战乱频繁,当地居民利用地势筑堡进行有效自卫。堡寨式村落的选址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选择山顶平原,不仅适宜造堡建屋,而且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二是选择溪谷水源之地,既能保障生活用水,又能防止盗贼的突袭与包抄。梁村“凤凰展翅”的两翼东和堡与西宁堡,建于隋唐之前,体现了堡寨式村落建筑的显著特征。
东和堡建于村东北的一座孤岗之上,地势西高东低,东面建有堡墙,有砖砌堡门,上书“迎瑞门”,是出行的主要通道;西面居高而守,不建堡墙,有石砌堡门,古称“黑洞门”,门道陡险,集通行、排水、防卫功能于一体;堡内现残存20多处民居,呈“北斗七星”之状分布。东和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符合堡寨式村落建设式的一个条件。西宁堡建于村西北伊湖之畔,北、东两面环水,西、南建有堡墙,正南建堡门,有完整的防御体系,体现了古人“择高而筑,逐水而居”的理念。西宁堡高踞水边土崖之上,据险而守,充分满足了堡寨式村落选址的两个条件。
一段段断壁残垣,曾抵抗过一次又一次侵袭,一座座孤存堡门,诉说着当时的战火纷飞和家族离乱。堡名中的“和”字、“宁”字,表达出生逢乱世的人们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无限向往,又对现实无可奈何……
古庙群建筑韵味悠长
除了民居、古堡,古庙建筑也是梁村一大特色,史书记载,梁村有寺庙39座,大寺集中于村北,有广胜寺、积福寺等,相距仅100米左右。堡中有观音堂、三官庙、老爷庙等大庙,巷中有供奉土地、井神的小庙,承载着一代又一代梁村人的回忆与情感。
积福寺,始建于唐代贞观二年,历经元贞、至元年间的重修,明代万历年间的扩建,以及清代的再次修葺,如同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步入寺内,左钟右鼓的布局让人瞬间感受到古刹的庄严与肃穆。
钟楼以其独特的十字歇山顶设计,搭配砖砌小殿上悬挂的铁钟,显得古朴而庄重。据大殿前壁右侧的《重修积福寺碑记》记载,积福寺的始建年代可追溯到大唐贞观二年,而宋代与金代的年号则未曾出现,元代与明清时期则屡有修葺。寺内现存轮廓东西宽约30米、南北纵深约40米,整体布局紧凑、有序。
在积福寺的中轴线上,矗立着一座名为渊公塔的古老建筑。这座塔又名“文慧塔”,始建于1296年,是积福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渊公塔外观呈八角五级楼阁式,塔身通高约10米、直径约1.5米。塔的层数皆为奇数,而平面形式则为偶数边形,这既体现了中国阴阳对立统一的宇宙观,又融入了佛教文化的独特解释。渊公塔虽无高大雄伟之姿,却以其独特的造型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当地广为流传着一串串神奇的传说故事。每当朝阳映塔、倒影入水之时,宝塔与尹回水库相映成趣,民间有“水库作砚,塔作笔”的说法,展示了梁村人民对文化知识的崇拜之情。
梁村正北方位的广胜寺,原名真武庙,初创年代已失考,但历经清雍正、道光年间的重修后,依然焕发出勃勃生机。步入寺内,门口两侧的壁画为四大天王,威严而庄重。跨过二门,一个大大的“觉”字照壁映入眼帘,背面则是“禅”字,彰显了佛教文化的精髓。绕过照壁,院中是一座小小的“五爷殿”,而寺庙正殿大悲殿内则塑有文殊、普贤、观音三大士像,庄严肃穆。正殿两侧连有偏殿,东为准提殿、西为地藏殿,院子两侧还有财神殿、禅居室等建筑,布局错落有致。
广胜寺的现任住持释觉善法师,是华严正宗第四十一代弟子。自2004年担任该寺住持以来,他不仅对原有国宝级文物渊公宝塔、真武大殿等进行修复,还巧妙设计建起了斋经堂、方丈楼、藏经楼、罗汉洞等建筑,使得广胜寺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无论是积福寺的渊公塔,还是广胜寺的庄严建筑,它们虽见证了无数风雨的洗礼与岁月的变迁却依然屹立不倒,如同中华民族历史递进中的中流砥柱,守护着一方康宁。
大路向前奔赴新时代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梁村的发展正当时。近年来,梁村立足自身条件,先后在传统院落保护性开发、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基础功能配套、通道硬化、村庄亮化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城、水、河、林、园、古村”一体化的旅游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产业融合发展:梁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平遥县城乡融合公司合作,打造特色农业观光园,种植多种特色农作物,丰富农业产业结构。同时,建设高端古典民宿和康养、研学基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历史文化保护:梁村注重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通过宅基地改革,收回闲置古院落,与平遥县城乡融合公司合作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及环境整治项目,修复东和堡遗址,设立民俗展览、特色文创等功能区域,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
人居环境整治:梁村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动村容村貌持续优化提升,建立环境卫生治理长效机制,为推进乡村旅游提供硬件保障。
资源整合与创新:梁村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通过村企合作、鼓励乡贤回乡投资等方式,盘活乡村闲置资源,推动项目建设提质,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梁村坚持“一二三产手挽手”融合发展理念,不断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新模式,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更加注重产业创新、生态宜居和乡风文明建设,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和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