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4-12-07
新华社记者 高 敬 魏弘毅
12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有关工作,会议指出近年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但多年来累积的问题让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依然脆弱。从2019年以来,党中央已经三次召开座谈会,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战略持续向纵深推进。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近年来,沿黄河省(区)和各相关部门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黄河生态保护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黄河流域水质2023年首次提升到优,干流连续两年全线达到Ⅱ类水质。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持续向好,生态变化遥感调查评估显示,近20年植被“绿线”向西移动约300公里。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依然任重道远,还存在河湖生态用水不足、保护修复系统性不够、资源环境压力仍居高位等问题。
今年9月召开的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提出,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此次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着重处理好水与人口、粮食、能源的关系,持续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加强环境污染防治,推动发展方式全面绿色转型,全力保障黄河安澜,稳步增进民生福祉,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强有力的水资源支撑。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黄河以占全国2%的水资源量,支撑着全国12%的人口、17%的耕地、13%的粮食产量、14%的国内生产总值。
业内专家表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精心做好“人水关系”这篇大文章,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科学配置全流域水资源,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优化调整区域经济和生产力布局,通过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夯实流域高质量发展基础。要把大保护作为关键任务,通过打好环境问题整治、深度节水控水、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明显改善流域生态面貌。
新华社北京12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