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4-12-04
平遥牛肉特色产业学院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市中职学校取得了三金、四银、两铜的好成绩。这样的成绩呈现的是我市中职学校师生过硬的技能和昂扬的风采,反映的是我市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奋楫笃行和久久为功。
近年来,我市抢抓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有利时机,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全力落实市委、市政府市校协同创新发展专项行动要求,朝着全省龙头职教创新发展高地不断迈进。晋中职业教育有哪些亮点?让我们撷光而行,继续向前。
职教改革 晋中方案
任何成功的背后都是千锤百炼。职业教育的道路怎么走?我市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改革从未间断。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通过“四大改革”,持续夯基础、强内涵、优专业、提质量、扩供给、畅渠道,擘画一技在手、一生无忧的职业教育发展蓝图,让广大中高职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优势、发展有通道。
——实行校长职级制改革,破解办学活力不足难题。2017年,我市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取消了职业学校3个处级、8个科级行政级别,校长聘任由原来组织部门任命改为现在教育行政部门聘任,建立了校长职级资格评审制度、岗位聘任制度等7项制度,把办学自主权还给学校。
——实行普职同台同值评价改革,破解重普高轻职高难题。对县(区、市)教育局高中办学质量的考核,按照普高、职高各占一半的考核权重分别赋分,每年9月份招开高中质量分析会,普高、职高分别对一学年的工作进行全面分析,对学校和县(区、市)进行排队,根据考核结果由主管单位发放考核奖励金。
——实行办学质量评价改革,破解办学质量不高难题。制定职业学校年度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实行百分制评价。对职业学校的评价突出招生、对口升学、技能大赛、人人持证、社会服务等核心指标,建立起系统、全面、科学的考评机制。
——推进市级统筹教学教研改革,破解校本教研薄弱难题。我市在全省率先以市级统筹组建了23个学科(专业)共同体,其中公共学科共同体10个、专业共同体13个。在晋中市职业中专学校设立晋中市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依托学校资源,聚焦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新动态、国家和区域发展新战略、产业行业发展新特征、职业学校建设发展新需要,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职业教育研究的智库平台。
如今,全市职业教育蓬勃向上,“学有所教、人人出彩”的职教画卷在晋中大地徐徐展开。
(闫淑娟)
立己达人 教师为本
“学做一体、学评同步,分层分类、小组合作”“岗课赛证融通,任务驱动案例教学,企业导师与学校老师共上一堂课”……这是平遥现代工程技术学校公开课教学展示的听课教师评价。这样的公开课教学展示,该校每月进行一次。
平遥现代工程技术学校高度重视教师专业发展,构建了“为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设计”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有效提升教师队伍专业能力。近年来,市级以上教学能力大赛获奖教师180人(次),山西省职业教育教学名师14人。如今,该校已连续3年捧回山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总冠军奖杯。
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该校持续深化治理体系改革,推动组织结构变革,形成了决策层、研发层、支持层、执行层“四层联动”的治理体系,让专家型教师不断涌现,成为技能大赛、班级管理等领域的佼佼者,真正实践和践行“立己立人,达己达人”。
为优化教师职级制度,该校构建“五纵四横”(“五纵”即入职期、发展期、骨干期、带头人期、专家期;“四横”即教学履职能力、专业发展能力、示范引领能力、师德师风能力)模型,定义教师专业成长坐标系。通过搭建教师成长平台,打造教师成长“共同体”,助力教师向更高层次迈进。
该校将教师成长视为学校发展的“一号工程”,通过完善体系、科学评价,持之以恒推动教师成长。修订完善的《师资队伍建设五年规划》等文件,为教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同时,该校还开发了教师发展“四维”诊断标准体系,通过校园智慧信息平台提供全过程监督预警,记录教师成长痕迹,实现教师“发展可见”。
(李娟)
产业学院 深度合作
这是校企合作的升级版,这是推动职业学校实现产教融合的新模式。走进平遥牛肉特色产业学院,宛如一座“知识工厂”,全面覆盖了养殖、加工、检测、研发、营销及物流等牛肉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在这里,学生们不仅有机会学习到从牧场到餐桌的每一个步骤,更能在亲身实践中成长为覆盖生产全周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平遥牛肉特色产业学院由晋中职业技术学院与平遥县人民政府、山西省平遥牛肉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省宝聚源肉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我们可以为合作企业提供畜牧兽医、检验检测等技术支持和服务,提升平遥牛肉产业的品牌形象和质量水平,学生也可以实现学有所用。”晋中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主任杨庆芳介绍,成立产业学院的目的就是要在学校与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真正实现学校和企业的互通有无。
在研发创新领域,平遥牛肉特色产业学院和企业合作成立创新研发团队,开展平遥牛肉的基础加工特性研究、无亚硝酸盐产品开发策略与基础研究、新口味牛肉产品的开发等多项工作,创新研发6种特色风味、申请4项专利,并与平遥宝聚源食品有限公司达成成果转化合作意向,积极申请相关专利,面向市场进行推广应用。
此外,平遥牛肉特色产业学院还利用现有“互联网+”教学平台,组建了教学资源建设团队,与企业合作开发了核心课程标准12项等在线精品课程,充实相关课程教学课件、习题库、案例库、标准、实训操作指导书等教学资源,创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环境。这些教学资源不仅用于在校学生的专业教学,也用于企业员工培训,真正实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共用。
平遥牛肉特色产业学院的成功实践,是我市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的一个缩影。还有祁县玻璃器皿特色产业学院、太谷玛钢产业学院、平遥漆艺文化创意学院等职业教育新模式,为我市专业镇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王爱媛)
立足“三农” 助力振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基础在教育。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在乡村振兴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昔阳县,昔阳县高级职业中学(以下简称昔阳职中)建校之初就把“农”字放在首位,农科成为该校的主干专业。近年来,学校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组建“助力乡村振兴”专业群,为农服务续写新乐章。
“让昔阳农民种上本地优质的种苗,让农田产出更多优质产品。”这是昔阳县高级职业中学师生们的初心,也是动力。在昔阳县高级职业中学的实验田里,一排排整齐的试管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些脱毒马铃薯、脱毒甘薯等秧苗,是师生们辛勤努力的成果。他们与山西农业大学大寨乡村振兴研究院合作,经过三年反复实验,终于培育出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质秧苗。而之前试种成功的蓝宝石葡萄藤蔓上则已挂满果实,预示着这一新品种将很快在全县推广种植。培育秧苗助农生产,文化赋农行动在昔阳县高级职业中学如火如荼地进行,师生们跑遍全县古村落,发掘旅游景点,推介乡村民宿,让昔阳的民间瑰宝焕发出新的光彩。
在人才助农方面,昔阳县高级职业中学与该县人社局、农业农村局合作,开展乡村科技人才培训工作。一双双皮肤粗糙的手捧起了技能证书,他们将成为农村发展的中坚力量。蔬菜长廊、千亩药材、满坡果树……在昔阳县“西菜东果中药材”战略的推动下,昔阳县高级职业中学还通过“项目带农”为农民打开了致富的大门,奏响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乐章。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今年1月,昔阳县高级职业中学成为省教育厅命名的首批12所“山西省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特色校”之一。职教助农,一幅壮丽画卷正在昔阳大地徐徐展开。
(史俊杰)
生命健康 实验实训
寒冬时节,走进晋中市卫生学校中医康复实训基地中药博物馆,600余味生药标本、120个浸制标本、480个腊叶标本,以及近百组中药真伪鉴定标本,让人目不暇接,仿佛置身于中医药文化的浩瀚海洋。
而该校的生命与健康科学馆,馆藏各类实物标本500余件,设五大展区、14个分展区、虚拟互动设施14种,每一处都充满探索与发现的乐趣。从“断层标本展区”的人体连续三维断面,到“应急救护展区”的心肺复苏模拟人,再到“护理标本展区”的临床护理穿刺操作标本,每一个细节都让人惊叹不已。
高质量的实验实训基地是现代职业教育培育合格技能人才、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近年来,晋中市卫生学校结合省级高水平中职学校项目建设,秉持“弘扬国粹、关注健康、促进教学、服务社会”的理念,重点打造中医康复实训基地和生命与健康科学馆两大场馆,构建起以一流硬件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助力健康晋中建设的发展模式。
“ 在我们学校,实训教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理论灌输,而是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践行理实一体的全新教学模式。” 晋中市卫生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我们的中医药实训基地强化实验教学,构建适合教学实际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确保1000余名在校学生都能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实训锻炼;而生命与健康科学馆则通过数字互动教学系统,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中融入实践,培养他们的整体思维、逻辑思维和独立学习能力。”
晋中市卫生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继续加大投入,改善专业基础实验室的智能化、现代化仪器设备状况,实现教学设备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传承国粹、探索生命奥秘贡献更多力量。
(张凯鹏)
非遗传承 专产融合
“桃花花你就红来,杏花花你就白,爬山越岭照你来呀,啊格呀呀呆。”一首开花调唱响大江南北,同样响彻在左权县职业技术中学的校园内。课堂中,学生们身着传统服饰,在老师指导下认真学习民歌演唱和花戏舞步,一招一式尽显对非遗技艺的热忱。紧贴地域特色,左权县职业技术中学将民歌、花戏纳入音乐、舞蹈专业课程,走出非遗传承与专业产业融合的探索之路。
要学就要跟着“大师”学,为此,左权县职业技术中学专门创立了“左权民歌活化石”刘改鱼老师带领的左权开花调工作室,以及“左权小花戏泰斗”李明珍老师引领的左权小花戏工作室。此外,省级非遗传承人冀爱芳也与校内10名教师组成专业左权民歌团队,深入课堂开展教学活动。同时,江丽霞等3名教师则专注于非遗技艺的传授,精心排练经典剧目。
在合作机制构建上,左权县职业技术中学与左权县委宣传部密切合作,借助志愿者项目大力推广左权民歌与小花戏,并与左权县文旅运营管理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达成校企融合。如此一来,不仅为学生就业拓宽了渠道,更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展演舞台,全面形成“非遗 + 专业 + 产业”的育人体系,有力推动了学校专业建设水平提升与县域文旅产业发展。
此外,左权县职业技术中学还积极创建非遗展览并开发校本课程,通过多种形式展现非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打造开放体验场景,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与保护。
(马永红)
策划 路丽华
统筹 史俊杰
摄影 杨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