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财经

风劲潮涌万象新

—— 我市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4-11-04

市委五届八次全会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深入推进“双融双创”,加快市校协同创新发展,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建设活力晋中、科创晋中。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从推动全市比较优势转化的现实路径、推动经济加快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推动干部思想解放的有效抓手方面入手,大力实施“156”战略举措,充分发挥高校的集聚优势、创新资源和人才胜势,做强创新“引擎”,做大创新“载体”,做优创新“生态”,抓重点、通堵点、点亮点,全方位打造“创新之城”,以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浪潮正在蓬勃兴起。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市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文旅融合、传统产业等主导产业,加强投入,推动关键技术攻关。通过实施一系列科技创新项目,在多个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

走进深秋的左权,群峰矗立,层林尽染,画板前笔走墨飞,壮阔美景跃然纸上。该县聚焦“文旅+”,在全省率先发展低空经济,引进深圳亿航智能、丰翼科技,大力发展空中交通、空中游览、空中物流等多元化无人应用场景,在麻田八路军总部片区布局5架无人驾驶飞行器,在写生基地布局2架无人送货机,借力科技手段,“左权写生”这一新生品牌持续火爆。

以“绿色智能”引领煤炭产业转型,灵石县围绕煤矿绿色安全生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攻关,柏沟煤业充填式开采被列为全市试点,年可减少矸石排放30万吨;建成2座智慧化、3座一级标准化矿井,煤炭先进产能占比由去年的65%提升至85%;以智能洗选为抓手,深挖主焦煤稀缺优质属性,71户洗煤企业实现数字化配煤,生产效率提升20%以上,发展势头强劲。

和顺县始终把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精心绘制“新能源发电及储能、硅钢级氧化镁、光伏玻璃”3条产业链图谱,加快构建体现和顺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目前,全县已拥有风、光、储新能源项目20个,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总容量超1690MW,全市领先;全力培育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银圣科技,特钢产业链不断延伸;引进总投资38.6亿元的玉晶光伏压延玻璃、图晟光伏玻璃项目,全力打造山西东部硅砂深加工产业园。

今年以来,我市持续推动《关于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奖补措施(试行)》《晋中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等政策举措落地落实,建成27个“科创中国”博士创新站,葛昌纯院士工作站落户昔阳、和顺“牛科技”小院入选 “科创中国”山西首家博士站。

聚焦重点产业链和专业镇建设,积极推动企业与高校深化产学研合作,建成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平台11个;与驻地高校合作共建市级中试基地3家、产业联盟1个。

谋在新处,干在实处,聚焦关键,释放动能,我市全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深化产学研合作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市校协同创新发展是我市用好高校科教资源、深化“双融双创”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落实“156”战略举措,打好“大学牌”的有力抓手。

该项工作开展以来,我市科学统筹谋划,完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系统推进落实,有效拓展了市校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促进了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建成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平台11个,市级创新平台4个,驻地高校在我市转化科技成果124项,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今年以来,寿阳县主动牵手大院大所,积极为校企双方架桥铺路、对接需求,围绕未来新质产业布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同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15所高等院所开展合作,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0个,达成技术合作协议19项。

平遥牛肉集团、宝聚源与晋中职业技术学院、晋中市职业中专合作,打造平遥牛肉特色产业学院;山西亮宇炭素有限公司与太原科技大学共建“山西高性能石墨阴极技术创新中心”,研发特种阴极石墨系列产品;平遥同妙机车有限公司与太原科技大学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从人才培养、科技研发、资源共享方面深度合作,共建高端装备关键基础件及智能制造研究院。

山西丹源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共同研发出多种石墨类产品,成为美国环球冶金公司全球石墨方电极唯一稳定供货商。

榆次海洋液压有限公司以太原理工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基础,依托山西大学城丰富的人才资源、雄厚的科研力量、先进的软硬件设施等优势,筹建山西省创新技术中心,为推动该行业深化改革、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聚焦能源革命领域和绿色低碳领域,我市在煤炭安全生产、新能源汽车产业等方面,积极与太原理工大学、山西能源学院等高校以及企业对接,加快推动能源转型。用好晋中学院高端液压件精密制造工程研究中心等专业科创平台,综改区晋中开发区与太原理工大学共建高端装备与低碳技术应用促进中心。目前,寿阳新元公司已经引领中国矿业领域5G技术应用潮流;组织推荐山西能源学院与晋中市水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电建市政建设集团北方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合作申报省工程研究中心。华能左权电厂、山西赛盈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与山西能源学院开展对接并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打造储能示范标杆项目。

以“特”“优”农业为抓手,聚焦种业生产、食品加工、中药材种植等,晋中国家农高区与山西农业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晋中学院以及企业对接,依托山西农业大学科创资源,成立晋农产业发展研究院。用好晋中国家农高区金字招牌,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种植养殖业、食品加工、种业等特优农业,农高区推荐的 8大类9个品种种子随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进行空间诱变实验,今年4月完成试种;谷子“晋谷21号”上榜农业农村部农业主导品种,小麦“晋作84号”亩产全省第1、全国第2,为“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贡献力量,全力打造辐射全省的农业科技创新高地。

我市建成高校科研平台、科研项目、科技咨询专家“三大库”,发出“揭榜挂帅” 榜单项目,组织推荐中央引导地方及省级成果转化项目12 项,其中与太原理工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等合作项目6项,支持引导企业转化高校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优秀科研成果,申请财政科研经费480万元,企业配套1320万元。累计吸纳和登记高校与我市企业“五技”合同53项,合同金额2365.29万元,为9所高校的教师或科研团队和87家企业搭建沟通合作平台。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甜型糯高粱黄酒的制作方法”专利在通欣堂公司实现转化,山西师范大学“微生物肥料”技术及工艺在山西林海腐殖酸科技有限公司实现转化,晋中学院与海霖醋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富硒醋研发和生产。

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晋中紧紧抓住山西大学城这一重要的创新源、活力源、产业源,掀起协同创新发展新篇章,迈出互促共进新步伐。

打造创新驱动平台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10月16日,“晋创谷·晋中”正式揭牌,标志着我市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更多优质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坚持高位推动,强化顶层设计。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规划建设“晋创谷·晋中”创新驱动平台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作为高质量发展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实施、高效率推进,精心部署实施,勇于探索创新,取得明显成效。

作为我市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重要载体,该平台以高端装备制造、医药大健康、现代农业三大产业领域为重点,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实施、高效率推进。通过建设“晋创谷·晋中”,我市吸引了大量初创企业、科创团队和高端人才入驻,形成了集科技成果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和应用场景建设为一体的科技创新高地,鼓励引导更多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做强做优,着力培育更多行业“尖兵”。

截至目前,“晋创谷·晋中”起步区已入驻初创企业43家、科创团队27个,全时入驻人员849人,区内科创型企业2023年度营业收入达8.97亿元。其中,晋中开发区将大学城产业园作为起步区,入驻初创企业39家,全时入驻人员339人;晋中国家农高区将有机旱作农业重点实验室等十大园区作为起步区,入驻初创企业4家、科创团队27个,全时入驻人员510人。

未来,“晋创谷·晋中”创新驱动平台将全力推进创新主体加快集聚、创新能力加速提升、创新成果加力转化,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成为创新发展的“主引擎”。

高标准建设“晋创谷·晋中”创新驱动平台,构建产学研用高效协同、上下游紧密结合的创新联合体,催生更多契合晋中产业发展需求的创新成果,晋中高质量发展的大幕已经全面拉开,稳健前行,蓄势未来。

记者 王文安 闫晓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