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文旅

砖雕古韵

演绎历史 镌刻时光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4-10-30

常家庄园砖雕

砖雕脊饰

砖雕是中国传统的雕刻艺术形式之一。我省地处黄土高原,盛产优质青砖。明清时期,晋中是砖石生产、消费很高的地区,大量的青砖被雕刻成艺术品,用来装饰晋商宅院。

砖雕制作过程主要包括制砖、打样、打坯、出细,雕刻手法有剔地、隐雕、浮雕、透雕、圆雕、多层雕等。这些精美的砖雕艺术主要表现在屋顶的吻、兽和雕花护脊、瓦当、女儿墙、花墙、照壁、墀头、护栏等处。它们造型丰富、技艺精湛、题材多样,历经沧桑却保持本色,在粗糙的砖面上凝聚了丰富的社会历史人文信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外檐雕刻:

青砖上的晋商印迹

晋商大院庞大的建筑群,其中蕴藏了大量卓尔不群、璀璨夺目的砖雕艺术精品。檐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物当中的部件,主要指房屋伸出墙壁的部分。中国传统的住宅建筑在装修上依木构架的种类,分为外檐和内檐两种。其中,外檐包括额枋、垂花、斗拱、雀替等,是古建筑的重要承接部件,也是重要装饰物;内檐砖雕,以寺庙最具代表性。

额枋

额枋也叫檐枋,是木建筑中的构件,位于柱子上端,主要起到连接柱子和水平承重的作用。早期多置于柱顶,隋唐以后移到柱间,到宋代始称为“阑额”。有些额枋为上下两层重叠,上面称为大额枋,下面为小额枋。大额枋和小额枋之间夹垫板,称为由额垫板。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灵石王家大院中的一件砖雕神龛,其外形仿古代建筑物,其上层额枋位于正上方(前面两根柱子间),下层额枋位于下后方,额枋外观相对简略,其花纹因年代久远而模糊,但仍不失逼真与精致,由此可见雕刻者的高超技艺。此砖雕神龛,体现着当时王家主人对风调雨顺的期盼。

雀替

雀替又称“插角”或“托木”,是中国建筑中的特有构件,主要安置于梁或阑额与柱交接处,以承托梁枋,其作用是缩短梁枋的净跨度,从而增强梁枋的荷载力,减少梁与柱相接处的向下剪力,防止横竖构材间的角度之倾斜。雀替作为纯装饰性构件,一定程度上也可增加梁头抗剪能力。晋中的砖雕雀替以装饰功能为主,多出现在门头上,与其他地方民居不同的是,晋中民居的砖雕雀替多与精美的故事、图案配在一起,更具审美性。

灵石王家大院恒贞堡松竹院的砖雕门楣,其上方有三个大小相同的雀替状雕塑,三个雀替之间刻有官人牵鹿、仙人童子,雀替上雕有大象鼻子。从外观上看,它们仿佛通过雀替连接在一起,巧妙地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主流思想,体现了晋商对入世、出世两种观念的包容。

垂花

垂花又称垂花柱,因其形似半悬式木柱(与立柱相对),且底部有花型雕刻而得名,是中国传统木建筑部件之一。垂花因伸向屋外,所以占用屋檐下的空间较小,很符合实用功能,且很有装饰效果。与木结构的垂花柱垂在半空中不同,砖雕垂花柱是紧贴墙面的。晋中民居砖雕垂花以装饰功能为主,多雕刻在门头两侧,与门头装饰融为一体,此设计堪称古民居中垂花的经典运用。

在介休张壁古堡内,一座古民居的砖雕门楼,左右各雕有一处垂花。垂花下部为藤条类植物枝叶形状,虽为灰色,但仍生动逼真。同时,垂花也是门楼上葡萄、花卉等植物的进一步延伸,其下垂的枝叶,更加增强了门上植物的生机。

斗拱

太谷城区南寺街的无边寺内,有一座造型古朴的砖砌白塔。白塔为八角形,共七层,高43米。此塔外形最大特色就是每层均有大面积的砖雕斗拱,这些斗拱呈环形分布,数量繁多却不错乱,给颜色本很单调的白塔赋予了一份雍容华贵之气。

这座砖雕精美的白塔,与太谷城区有着不同寻常的联系。太谷民间有“先有白塔村,后有太谷城”的说法。而白塔村就是无边寺原来的所在地。无边寺创建于西晋年间,寺内修有白塔,因此当地也称白塔村。太谷原先的县城在阳邑,也就是晋国大夫阳处父的食邑。北周建德年间,县城由原来的阳邑迁到了白塔村,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称太谷。

目前的这座白塔建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白塔砖雕斗拱完好保存离不开涂料的保护,相传,此塔的白色涂料为糯米与水的混合物,可在恶劣环境中保持很长时间,从不掉色。这种涂料还可以使塔的色泽更加气度非凡,瑰丽精致。登上无边寺白塔,可眺望整个太谷城区,各种景物历历在目,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匾额门牖

匾额是中国传统建筑中重要的文字装饰,往往与楹联等书法作品相对应,其寓意深远,堪称建筑物的点睛之笔。在古代,只有拥有一定身份的人家才能挂匾额,匾额雕刻一般以木雕为主,但也有砖雕作品。祁县乔家大院的土地祠匾额——福德祠,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福德祠为砖雕,在此基础上修饰黑底金字,其雕工精湛、风格古朴、做工考究。“福德祠”这三个字苍劲有力,与两侧砖雕楹联配合默契,充分显示出大院主人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崇仰。

门头雕刻:

被岁月尘封的雅致

门楼装饰是中国传统民居最常见的装饰形式之一。明清时期的晋商大院,砖雕门楼雕饰丰富、工艺精巧、惟妙惟肖,寄托着主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如今,这些砖雕艺术沧桑斑驳,但风度依然,熠熠生辉。

乔家大院砖雕门楼

乔家大院第四院侧门是一座造型精美的砖雕门楼,顶部为硬山顶出檐。卧阑、立阑、梁头等木结构所用主要构件一应俱全。

门楼卧阑部位雕刻有万字拐连续纹,寓意绵长不断,也叫“万寿锦”。“万寿锦”属于几何纹样,其中的万字纹为中国常见的传统吉祥图符。门楼上的万字纹既含吉祥之意,又得“万”字之音,因万字纹无头无尾,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螺旋图形无始无终相同,象征了无限循环的宇宙,自然常用在装饰中。万字纹往往成片用于装饰底纹,而且把万字纹上下左右相连,寓意万字不断头,吉祥无边无际。这种图案与寿字组合,称万寿无疆。两个万字纹中间填充有四瓣花纹,四瓣花纹是汉族传统装饰纹样,为青铜器纹饰之一,又称“四瓣目纹”。

门楼卧阑上面垫板部位,中间荷叶墩雕饰牡丹花,中间一朵凸出,两边是卷草纹角花。卷草纹也称“唐草”,寓意连绵不断,是在魏晋南北朝盛行的忍冬草构成骨法基础上,经过隋代卷草的雏形,兼受古希腊、古罗马等外来图案的影响而形成的植物枝叶的一种表现形式。

门楼正脊的设计独具匠心,可以看出兽头的眼睛是一个小矩形方块,而正脊与两边的兽头连在一起,正脊通体使用拐子纹样,造型错落有致,垂脊兽头嘴巴大张,含珠呈祥。

渠家大院戏台院砖雕门楼

渠家大院戏台院砖雕门楼为硬山式屋顶,门楼屋檐下是两层飞檐,飞檐出挑三踩斗拱,斗拱拱身上的剔底雕刻硬拐子龙纹,显得斗拱华丽精美。斗拱之间的垫拱板是木雕寿字纹,还雕饰有葡萄、草龙、桃子、佛手等,寓意教化后人。

门楼正脊中间是三朵牡丹,枝条变形为卷草,装饰意味十足,其中一朵盛开的牡丹花高出其他雕饰,这是砖雕中常用的手法,突出了“富贵荣华”的主题。

令人称奇的是,此处门楼两边的兽头,一个张嘴、一个闭嘴。

原来,民间有不成文的规定,只有读书或做官的人家的脊上吻兽才能张口,象征着读书、做官都是要为百姓做实事、对天子要讲民间实情。闭嘴吻兽代表宅院的主人为商人,寓意为商之人应当保守商业秘密,不能怀财张扬,即使家有万贯,也要节省开销。

门楼的主人名叫渠源淦,人称“金财主”。传说他从祖辈手中继承万贯家产后,因本人自幼酷爱戏曲,就创办了“上下聚梨园”,在家里修筑专用戏台,重金聘请当时最有名的蒲州艺人,并从苏杭打造行头,又把聚梨园分为上下两个班底,上班研究戏曲改革、下班培养后备力量,组成了晋中最好的戏班。他们整天吹吹打打、热闹非凡,在渠源淦的支持下,戏班不断探索和改进音乐唱腔和伴奏技巧等,对晋剧的发展贡献颇大。

榆社南山晕李氏院门楼

南山晕李氏院门楼位于榆社县西马乡南山晕村,坐北朝南,原为一进院落布局,现仅存门楼,建筑面积19.58平方米。门楼为砖砌仿木结构,硬山顶,门两侧砖砌方柱,中设拱券门,其上砖雕仿木额枋、异形拱、墀头、椽飞等,券楣、额枋、异形拱、墀头等处镂雕各种花卉图案。额枋正中书“接福”二字,门柱刻楹联一副,楷书:“要好家庭不外父慈子孝,欲昌门第还须兄友弟恭。”书法浑厚苍劲,联意平朴深蕴。砖柱底部置方石支撑,上琢浮雕,正面为猴图,侧面为篆书“寿”字。门楼两侧设砖雕影壁,影壁正中雕“仙人对弈”等砖雕图案。门楼造型别致、雕工精湛,为该县古民居建筑精品。

该宅院原主人为民国时期南山晕村的名门大户,其家族在国内多地有商号、客栈、钱庄,族内李玉堂、李建德等人为民国时期山西省商界名流。

王家大院砖雕门楼

王家大院恒贞堡松竹院门楼砖雕不但雕工精美,而且集多种元素于一身,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第一组是凤戏牡丹,带有女性风采的民俗气息扑面而来;第二组是松竹梅兰,文人士大夫的风骨气节展露无遗;第三组是官人牵鹿、大象鼻子和仙人童子。这些代表儒释道的不同精神追求,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加上凤戏牡丹的渲染、松竹梅兰的点缀,在不同风格元素的混搭中,传达出人们丰富的精神追求和美好的艺术想象。

榆社桃阳古楼院门楼

与其他门楼不同,榆社桃阳古楼院的这座砖雕门楼,显得比较简约,但其罕见地借鉴了南方门楼的雕琢手法,庄重且不失美感。这座砖雕门楼位于桃阳古楼院群的厅房院。门楼风格为徽派砖雕。门楼正前方主体图案为龟兽卯榫结构和垂花砖雕,两边雕有牡丹和莲花图案,寓意富贵长寿。

寿阳聂家大院门楼

寿阳聂家是当地著名的书香门第,有多人中举、做官。因此,大院在当地被称为“举人院”。该院落包括主院、偏院、长工院、私塾及花园五个分院,且有一座令人震撼的精美砖雕门楼。该门楼至今保存完整,造型独特,雕刻极为精美,整座建筑雕刻内容以“寿”字为主,辅以竹子、葡萄、桃子、葫芦、大象等图案,以云纹、回纹等作为砖雕背景。门楣正中上方雕匾一方,上书“纳福林”三字,门楼背面同样有匾一方,刻“崇善德”三字,落款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均为清代三朝帝王师祁寯藻亲笔所题。门楼两侧施以影壁,同样刻有精美图案。

墙体雕刻:

民居院落的繁花逸事

墙是中国传统民居中院落与外界的界限,也是各院之间的界限。晋中传统民居中,大户人家的院墙多配以精美的砖雕,显示主人的高贵身份与独特的精神品位。它们是晋商展示自身实力与思想的重要装饰,堪称山西民居院墙装饰的重要代表。

影壁

影壁是中国传统建筑中非常重要的建筑部件,也是砖雕应用比较多的地方,装饰多大气瑰丽。其位置与宅门相对。有的影壁设置在大门内部,起到遮挡视线的作用。从风水学上讲,影壁有防止财气外流之说;从美学意义上来说,宅门的“虚”与影壁的“实”构成一对虚实关系。

乔家大院内有多处影壁,砖雕百寿图影壁位于乔家大院大门口,照壁主体包括壁座、壁身、壁顶三部分。顶部为硬山顶出檐,卧阑、立阑、梁头、挑檐檩等木结构所用主要构件一应俱全,都是仿木砖制。照壁卧阑部位雕刻有万字拐连续纹,立阑部设三池,中间雕刻以盘长为中心的几何纹,两边雕有相互对称的草龙纹。挑檐檩下,木结构正心是垫板的位置,通常安装有荷叶墩,柱头两边安装花板雕饰,这里在前面增加了通长的拐子纹,与里面正心部位产生距离,使得影壁厚重之余,又生灵动。壁座呈须弥座形式,在束腰部位做出几何纹雕饰,束腰使呆板的墙体变得轻盈。壁心是纵横各10个字共100个篆体“寿”字,阳刻鎏金。用图案化的100个“寿”字构成纹饰,字字遒劲有力,形态各异,无一雷同。顶端万字拐连续图案“万字不到头”与“百寿图”连在一起,寓意“万寿无疆”。

乔家大院内的福德祠影壁为仿木结构,顶部悬山顶式砖砌出檐顶。卧阑、立阑、穿插枋头、斗拱、挑檐檩一应俱全,都是仿木砖制。斗拱形制为重昂五踩,拱身满雕。由于斗拱的使用,使得屋顶伸出较远,更显大气。壁心是一幅大型浮雕图案,内容全部为汉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物,其中以鹿为主题。壁心中遍布形状奇异的岩石,与现实中真实的样子并不一样,是完全图案化的,老百姓称之为寿山石,表达了民众对长寿的祈求。

位于乔家大院第四院知足阁内的省分箴影壁,是砖雕精品中的精品,其精美程度堪比木雕。省分箴影壁的形制是仿木制插屏,木制插屏是过去大户人家室内摆设的家具。影壁上的书法作品为黑底金字,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为“华北第一名笔”赵铁山的代表作品之一。

与祁县乔家表达人生哲理的风格相比,榆次常家侧重于通过影壁的雕饰布局,为全家求得福气,体现着天人合一的思想。

常家庄园杏园的八卦影壁,坐落于杏园北面的围墙处,中央太极八卦图以菱形排列的宝相花组图衬底,每个菱形中各刻有八朵宝相花;主图案四面以莲花如意纹压角,两侧饰象征吉祥与节节高升寓意的竹节框。福字图影壁位于雍和堂大门内,明清时期,民间崇尚以福、禄、寿、喜等吉祥文字装饰影壁,表达了人们对太平盛世、幸福安康、吉祥如意、多福多寿等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松鹤图影壁位于明清街客房院对面,主图案以竹节柱围框,中央刻仙鹤展翅回首,单足独立于云气纹异石之上。鹤的身边有松、竹、桐等祥瑞植物环绕,脚下碧波荡漾。画面以写意手法描绘,简洁而不单调,华贵而不张扬。麒麟图影壁位于常家庄园大夫第(节和堂、人和堂)前院游廊正中,影壁正中刻挺胸屹立、翘首回望的麒麟,身姿矫健、华贵,周身鳞纹和鬃毛细腻流畅,栩栩如生。

王家大院乐善堂大门外有一座狮子滚绣球影壁,这座照壁,以浮雕手法诠释主题,沧桑的质感仿佛雕刻了时光。祥云瑞日麒麟图影壁是王家大院恒贞堡南堡门八字形影壁壁心。在中国古代,麒麟是瑞兽,代表善良仁慈。

双龙八宝影壁是榆次老城城隍庙的代表性作品,其精工细作,工艺精湛,风格细腻,两条龙活灵活现,形状威猛,龙身伸展飞腾,张口吐舌,龙爪刚劲有力,气宇轩昂,腾跃云间,吉祥点缀,构图紧凑,珠光宝气,极富感染力,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壁挂

影壁增加大门的气势,一般建在大门里,影壁上的雕刻图案是整座宅院最为华丽和辉煌的部分,壁挂是刻在墙壁上的一种装饰性雕塑,是影壁艺术的延伸,是院主人最用心思、最下功夫的地方。

常家庄园夏荷图砖雕壁挂位于杏园大门厅廊侧墙面,壁挂中央雕刻一丛盛开的莲花,荷叶葱茏,莲蓬翘立,枝干轻盈,下方流水涓涓,清波荡漾,刻画出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特性,以及“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雅节操。

渔樵图砖雕壁挂位于常家庄园石芸轩书院门庭内廊侧,“渔樵耕读”是我国古代民俗画中常用的题材。壁挂雕刻写意山水画,下方峡谷溪畔,芭蕉梧桐,小桥流水,波涛翻滚。岸边端坐手执钓竿的老者正安心垂钓。上方丛林环绕、草亭茅舍、青松掩映、祥云缭绕,山间一樵夫正肩挑柴草疾行。整个画面布局有致、鲜明生动。

福禄图着色砖雕壁挂位于常家庄园贵和堂正厅前檐廊侧墙,此壁挂为彩绘浮雕,壁中央主图案以云雷纹镶边,画面绘有松柏梧桐、宝塔亭台、小桥流水等,宛如理想中的人间仙境。

此外,在常家庄园内,多子多福着色砖雕壁挂、石芸轩常氏遗墨帖壁挂、双鱼图着色砖雕壁挂、双钱图着色砖雕壁挂、双福图着色砖雕壁挂、双寿图着色砖雕壁挂等均有多福多寿、家族兴旺之意。

墀头

墀头,就是指涂饰过的墙头,其装饰各有特色,官式做法是用层层出挑的砖做出连续的枭混线。墀头在祁县民居中很常见,几乎是标准配置。现存民居里,无论是大户或小户,都有使用。祁县民居中墀头都是模制加工而成,个别的简单无雕饰,有的则刻有底座、束腰、顶子等。墀头装饰复杂,常见有文字、瑞兽、花卉图案或是历史故事、神话人物。

渠家大院内的一处砖雕墀头,中部如同一座精美小巧的楼阁,下面有栏杆,上面有垂花柱及挂落。楼阁上下是一块凸出的线砖,线砖上下是凹进的束腰,上面有拐子纹样,深入浅出,讲究整体美感。楼阁中主体雕饰是一只鼎。鼎最初是用作烹煮的炊器,后来发展成表示尊严的庙堂礼器,被视为传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鼎上面有八卦图,中间是兑、坎,此两卦都与水有关,这是由渠姓的“渠”产生联想。整个砖雕作品造型稳定,极具持重感。墀头设计注重装饰的上下呼应,鼎盖上面有镂空的钱纹,与最上面的蝙蝠合称“福在眼前”,寓意吉祥。

太谷北梁村李顺廷宅院“不赊”墀头,是宅院中唯一一个写着“不赊”字样的墀头。李顺廷是太谷“大盛魁”末代掌柜,曾代表“大盛魁”打过官司,他因为深深尝到了“赊账”带来的苦头,所以用墀头镌字“不赊”来告诉后辈,“做买卖不要拖欠”。

墙檐、墙帽

墙檐、墙帽是墙顶部的建筑构件,多为砖雕制品,主要用于装饰墙体,是我国传统民居院墙雕刻最精美的部分。晋商民居中的墙檐、墙帽造型独特,充分展示出晋商的富裕、阔绰,也是主人热爱生活的体现。

灵石王家大院的墙檐装饰由圆形的兽头状雕刻和三角状花纹雕刻拼接而成,雕刻的最上方是竹筒状的砖块。这些兽头虽然形制简略,但它们镇宅辟邪的功用传播到了大院的每一处墙下,让整个大院的格局更为优化。墙檐砖雕下“勤治生,俭养德,四时足用”的字句,是王家做人治家的理念,与墙檐砖雕配合融洽,极具观赏性。

祁县乔家大院的一处墙帽,其砖雕堪比精品画作。乔家大院的院墙一般比较高,其作用除了防御之外,还能体现院主人高贵的身份地位,雕刻的香炉及其两旁的花卉代表着乔家对苍生的敬畏,适应了整个高墙院落的风水布局。仔细观察会发现,此墙帽还具有栏杆的特征,表达登高远眺、身临仙境之意。

花墙

花墙是古建筑中专门起装饰作用的墙体,多用砖雕工艺,是影壁艺术的延伸。

常家庄园“人而无恒”文字花墙,主图案为隶书阳刻格言:“人而无恒,兼管并惊,终身定无所成;首尾不懈,精专神注,尽世必有其获。”

《丰乐亭记》《醉翁亭记》砖雕花墙位于常家庄园“敦艮吉”门处,此门原是常家庄园八道堡中的东北门。因东北方向在八卦方位中属“艮”位,故采用了这个名称,此门为修复后常家庄园的正门。宋代二亭双绝帖置于堡门南北两侧堡墙上,高3米、宽13米。南侧为《丰乐亭记》,北侧为《醉翁亭记》,由宋代欧阳修撰文、苏轼书写。

喜鹊登梅花墙位于常家庄园体和堂正院夹牌楼门侧,高2米、宽1.3米。主图案雕刻盛开的梅花枝干,枝端两只喜鹊相伴嬉戏,有“好事成双”的寓意。画心周围饰寒梅,下方花瓶插如意、拂尘,花瓶两边有寿桃、佛手,寓意平安吉祥、多福多寿。

石榴黄鹂花墙主图雕刻繁茂的树叶间结三只饱满的石榴,两只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嬉戏其间。周围团云缭绕,增添了吉利祥瑞的气氛。

松鹤延年花墙位于体和堂正院夹牌楼门侧,高2米、宽1.3米。松被赋予高洁的性格特征,并成为长生不老的象征。鹤被视为出世之物,成为高洁典雅、脱俗长寿的象征。主图案雕刻遒劲苍松,上方有祥云飘逸,两只气度高雅、体态修长的仙鹤从容伫立于松枝顶端,一派祥和灵瑞之气。

如果说晋商是一段传奇,那么晋商大院便是这段传奇的实物见证,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诉说着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与辛勤付出,它们经过岁月的洗礼,依旧散发着独特的历史韵味,让后人在触摸中感受那段辉煌岁月的温度。

本期人文读本由记者闫淑娟根据《品味晋中》一书整理。本版图片为资料图。

图片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