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4-10-25
“农用酵素没有什么成本,但是能让西红柿的口感更好,化肥投入成本也减少了,以后我要自己做农用酵素。”日前,记者在榆社县箕城镇南河底村采访时,见到了村民田鹏。
秋季是瓜果丰收的季节。除了采摘农忙,榆社县许多大棚里还出现了另一番热闹景象:村民将品相不好的西红柿、葡萄、西葫芦等果蔬挑选出来,切碎后倒入发酵桶,用做农用酵素,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代谢,这些残次的果实就变成了下一批农作物的液体肥料,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近年来,榆社县设施蔬菜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蔬菜产品质量效益不断提高,有效带动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与此同时,农作物根部病害发病率高、口感不突出等问题,一直限制着价格的突破,牵动了众多农业工作者的心。
陈建斌是榆社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的工作人员,长期和农民、土地打交道,被农民朋友亲切地称为“农民老陈”。2022年,陈建斌在手机上偶然刷到了中国农业大学王小芬教授团队推广农用酵素的视频,他意识到这是一种将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的发酵技术,技术简便易学,且对化肥、农药的减施以及农产品质量的提升都有显著效果,可以有效破解农作物价格受限的困境,使果蔬种植产业降本增效,让农民增收致富。
认识到农用酵素的好处,榆社县开始对农用酵素发酵技术进行探索。2023年5月,榆社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在全县大棚种植户中招募了56个勇于尝试的农户。“起初我们都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反正县里免费提供发酵需要的塑料桶、红糖,我只需要把烂瓜果放进去就行了,也不费事儿,就想看看到底能发酵出来个啥东西。”郝北镇常银村村民房会龙回忆道。
经过尝试,农用酵素发酵技术取得了成效。工作人员在对5户种植户种植的4亩西红柿、4亩西葫芦、2亩黄瓜进行观察记录后表示,全生育期每亩分3次使用不少于100升酵素后,产量平均提高1500公斤,果实整齐、均匀度和风味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可节省全水溶性追肥40公斤左右,这也意味着农民可省下400元肥料投入;每半月喷一次100—150倍酵素液,可以减少以往80%以上杀菌农药的使用量,全生育期几乎无需使用杀菌剂,农民由此可每亩节省农药投入约200元。
箕城镇赵道峪村村民董建华说:“用了农用酵素后,西红柿的口感好了,品质也高了,效果的确很明显。”他给记者细细算了一笔账:“每次浇水的时候倒点酵素进去,西红柿出苗后长得整齐,看着就有劲儿,而且个头也比较均匀,特别好卖。我今年少用了三成化肥,但超市给我的收购价却比没用酵素的贵3毛。”
农用酵素广受好评,其效果和好处在农民们的口口相传中得到了推广。今年,许多没在第一批报名的农户都说要在县委、县政府带领下再做一次农用酵素。于是,榆社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与箕城镇政府邀请王小芬教授来到榆社,围绕农用酵素制作与运用技术开展培训。 农用酵素发酵技术就这样顺利推广到43个村,覆盖360户农户。“学会之后,老百姓们就能放开手脚自己做了!” 陈建斌高兴地说。
如今,大棚种植的酵素西红柿已出现在了榆社县百信超市的货架上。“酵素西红柿真的好吃,酸酸甜甜的,有小时候的味道,昨天下午买了5个都吃完了,今天再来买几个。” 消费者品尝酵素西红柿后对其口感赞不绝口。
远望沃土,蔬果生长茂盛蓬勃。以箕城镇为代表的各乡村将农业废弃物变为“绿色财富”的举措,不仅使农民减少了投入、增加了收入,也使农业废弃物得到了科学处理和循环利用。未来,榆社县将从农用酵素的其他功效入手,把农用酵素应用在餐厨垃圾、废弃秸秆、人畜粪便的资源化利用上,让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记者 张琦 通讯员 徐佳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