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县区>太谷

太谷区水秀镇

乡村发展日日新 村民幸福路更宽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4-10-18

水秀镇

水秀镇一角

这里,是党建引领的生动实践场,是基层治理的创新试验田,更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梦想之地。

今年以来,太谷区水秀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绘就了一幅幅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交相辉映的美好图景。

党建引领

激活治理“新动能”

强化党建引领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关键所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来,水秀镇以强化村党支部建设为重点、夯实为民服务工作为路径,以提升村级治理能力为目的,逐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发挥群众主观能动性是关键。水秀镇各村党组织积极响应,党员、村民代表等群体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自下而上问需于民,经过反复商讨,精心筛选出40项贴近民生、惠及群众的村级项目。截至目前,已有23个项目破土动工,一项项民生工程的落地生根,见证了水秀镇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新成效。

党员带头、抱团发展,拓宽产业“新赛道”。在水秀镇,党员不仅是基层治理的“领头雁”,更是产业发展的“排头兵”。他们将村“两委”干部、党员、致富能人等分别嵌入各类产业培育方向中,大力培育第三产业,集体出面与驻村企业对接,干部带头与村民组团,前往企业打工,既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也让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村“两委”全面盘点村集体闲置房屋,同时与有寻租库房需求的企业主动对接,大力开展库房租赁。党支部委员带头,积极培育大车运输、门面房改造、汽车修理等产业,推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

项目驱动

描绘发展“新蓝图”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来,水秀镇通过政府主导、干部主抓、集体主责、群众主体、市场主推,结合物流、教育、康养、消费等三产集聚化发展优势,采取“城乡融合”就地城镇化和“产业融合”建设产业新村的方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乡村振兴,项目为王。贺家堡村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产业基础,正朝着“村变城”的目标迈进。今年以来,通过亮化村庄、整治人居环境,吸引和扩大了各类产业发展,民宿、农家乐等新兴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乡村产业拓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武家堡村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便捷的交通条件,规划了“大盛魁”文化旅游中心,通过文旅融合,进一步提升村内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目前,灌溉机井更新项目已完工,村容村貌升级工程、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项目正如火如荼进行中,一幅幅文旅兴村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太平庄村在基础设施提升和人居环境整治上下足功夫。上下水改造、道路硬化、村庄亮化等工程的实施,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同时,修建和完善红白理事会活动场所,硬化南大街,为群众性文体活动提供了广阔舞台,也为打造宜居村庄、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宜居家园

书写生态“新篇章”

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如火如荼,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来,水秀镇从细微处着手,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与实践,营造出了“家门口”的美丽风景线。

“小切口”入手。水秀镇从人居环境入手,聚焦“四堆十乱”和非正规垃圾堆放点两个重点,践行“统筹式安排、网格化管理、片区式分割、分类式收集、一体化处理、多层次监督”六步工作法,全面推广团场村党员干部街长制、保洁员包片制和村民代表监督制的创卫工作体系,在全镇掀起人居环境整治热潮。

“小角度”督促。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来,水秀镇掀起了农村人居环境卫生大整治热潮,党员干部带头,群众积极参与,营造出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达到了“消除最差、干净整洁”的建设标准。

“小机制”推广。在整治过程中,该镇梳理总结出了一批先进工作经验,如团场村创卫工作体系、白村一手抓环境整治一手抓基础设施提升、冯家堡村网格化管理片区式分割多层次监督等,这些经验被及时总结并在全镇范围内推广,形成人居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

如今的水秀镇,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正展现出勃勃生机,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文/记者 王爱媛 图/记者 杨洋 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