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文化

大宅院印记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4-10-12

张仁双

大宅院就在我的家乡灵石县城西北的小王庄村,村里类似的宅院不下五处,但大宅院尤为壮观。它依坡而建,建筑风格独特,梁、柱、砖木、石雕形成独立的乡村民居群,里外共百余间,属四层层递式房屋结构,一宅比一宅高,三宅院为正院,院中有院,院中跨院。从前一宅院为粉坊、二宅院为酒坊、面坊,顶宅院为崇奉的地方,宅院内有上下通道,宅院外还有几处小院,有醋坊和油坊,村里人也叫“财主院”“崖窑院”或“张文耀院”。

这个大宅院曾经是张文耀祖上的宅院,后来,陆续住进五户人家。从我记事起,一宅院住杜姓,两位老者,沉静庄重,不苟言笑,一子五女,;二宅院做学堂,之后为贾姓居住,老两口有三个儿子,长子从军,退伍后落户大庆油田,次子、三子在村农务;左面二南院是张姓一家,两子一女从小过继给别人,其余子女在家务农;三宅院除张文耀后人住正房外,张大伯、马大娘住着里外院,是宅院内人气最旺、子女众多的一户;顶院张文林家,和张文耀同根同宗,当过兵,转业后分配到汾西两渡矿医院……大宅院的故事,如星光般璀璨,正院张文耀后人是院里最耀眼的“星”。我小时有印象,张家老人爱打牌娱乐,两儿三女学业有成,家庭和睦,子孙都很有出息,是村里人羡慕的一家人。

去年夏天,我再次回到大宅院,两院大门紧锁,门前杂草丛生,又走进几处宅院,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一幅破碎的画面,不由使我追思难忘,叹息伤感。院墙斑驳,门窗破败失去了形状,唯有一座座宅院门头砖雕的匾额分外显眼,左院二匾文“新增瑞气”,院三匾文“棠芝蘭”这些匾额,笔力千钧,醒目端庄,依然熠熠生辉,顶院匾文“处世长”是张文耀的爷爷张富祯在光绪二十六年(1900)修缮后的匾文。

其实,在我们村门头匾文众多。41号院“谦受益”“耕读第”,52号院“翰墨林”,16号院“敦素凤”“中孚吉”及作宾王家等。这些传统的民居文化,既是古人智慧,又是先辈重视家教、家训、寄托后人进行潜移默化的启迪。可惜,匾文经历岁月洗涤,萧条孤寂,乏人赏识。

大宅院有许多往事,令我难忘。初入校园恰在二宅院,村人叫“条条院”,传统的习俗礼仪过节走亲戚,儿时常随母亲去三宅院看望马大娘,每次都让我感到开心,快乐之时能吃到很多东西;供销社驻扎四宅院,期盼母亲备好油盐酱醋后,给买上一颗糖吃;邻居冯大娘和我母亲关系好,她吃苦包容、勤劳善良,长大后,每逢我回到村里,定要去拜望问候,放点零花钱,分别时她站在宅院门口,依依不舍……

如今,把乡村传统古建筑纳入乡村振兴,最大限度保持宅院的整体格局和脉络肌理的原始风貌,记住乡愁,让老宅历史文脉复兴,让山村千年的大宅院彰显新时代的魅力和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