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

七十五年沧桑巨变 凝心聚力共谱华章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4-10-08

写在前面的话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为献礼75周年华诞,本报携手晋中市统计局特别推出“新中国成立75年来晋中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通过一组组数字生动展现我市75年来在各个领域取得的非凡成就,带领大家一起穿越时光隧道,感受晋商故里的沧桑巨变。

七十五载栉风沐雨,七十五载砥砺前行。新中国成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全方位转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全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做示范,晋中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在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这场历史“赶考”中,书写了无愧于时代的“晋中答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定有力的“晋中步伐”。

经济发展蹄疾步稳

综合实力逐浪攀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市经济总量大幅跃升,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195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只有1.8亿元,1980年迈上十亿台阶,1996年迈上百亿台阶,2016年突破千亿关口,2022年突破两千亿关口。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90.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1952年增长164.6倍,年均增长7.5%。

从经济发展水平看,1952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118元,1988年跃上千元台阶,2005年冲上万元新台阶,2010年到2022年快速从2万元上升到6万元大关,2023年达到61760元。按当年汇率折算,2004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2011年突破4000美元,2023年达到8764.4美元。

转型发展步伐稳健

结构调整扎实推进

75年来,我市经济发展从无到有,发展方式由注重数量、速度转向注重质量、效益,高质量发展的成效显著。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市产业结构呈现农业一统天下的局面,1952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63.1%、16.6%、20.3%,产业结构呈现明显的“一三二”结构。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流通领域的开放,一产占比逐步下降、三产占比逐步提升,在1986年形成“二三一”模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三产占比在2015年超过二产,进入“三二一”模式。2023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7.6%、53.5%、38.9%,但与1952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降低55.5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提高36.9个和18.6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实现了质的提升。

伴随着发展的步伐,我市产业内结构优化升级。农业从单一的种植业向农林牧渔全面发展转变,2023年,晋中种植业产值占比由1949年的74.2%下降为51%,牧业、林业产值占比分别由1949年的7.9%、3.4%提高到33.2%、10.2%,农林牧渔服务业占比发展为5.3%。工业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迈进,吉利汽车、尚太锂电、晋能光伏等技术含量高的企业相继建成投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8.2%。服务业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2023年,传统服务业比重由改革开放前的六成降至36.1%;金融业、房地产业等现代服务业比重分别达到10.9%和10.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更是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快速发展。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城乡建设提质升档

75年的发展壮大,让我市在城乡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绩。

看交通路网,1949年,晋中仅有平定-辽县(左权)等6条标准极低、砂土路面的公路,里程仅601公里。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晋中不断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交通覆盖广度、通达深度、通畅程度显著提升。2023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6250公里,较1949年增长26倍。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656公里,11个县(区、市)全部通高速;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达3410公里,居全省首位,以高速公路为脊梁、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农村公路为脉络的三级公路交通网络持续完善。

看邮电通信,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仅4000元。改革开放后,邮电通信得到优先发展,2023年,全市邮政行业业务收入13.6亿元,其中快递业务收入9.5亿元,快递业务收入占行业总收入的比重达69.4%。用户规模持续壮大,2023年,全市电信业务总量31.1亿元。移动电话年末用户达400.4万户,普及率达到每百人118.6部;宽带接入用户达161.9万户。

看城镇化水平,1949年,晋中城市建成区面积不足1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仅为9.3%。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进程和城市发展步伐迅速加快。2022年,晋中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01平方公里,较1949年增长9.1倍。2023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5%,比1949年末提高53.2个百分点。全市供水管网总长度达1781公里,供气管网总长度达8193公里,供热面积达1.3亿平方米,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98.4%,市政设施逐渐完备。

看脱贫攻坚,晋中是山西省减贫任务较重的6个市之一,经过八年精准扶贫、五年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底,4个贫困县全部摘帽、67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6.7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充分发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撑作用,2016年以来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5.27亿元;义务教育有保障,20.8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享受教育资助1.34亿元;基本医疗有保障,2532个村卫生室全部达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三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范围;住房安全有保障,农村危房改造46745户,改造任务完成率达到100%。

科教文卫步履铿锵

社会事业繁荣昌盛

75载的砥砺奋进,我市科教文卫等事关民生的方方面面得到了巨大提升。

在科技事业上活力迸发,75年来,晋中科技呈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蓬勃生机和无限活力。2022年全市全社会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22.5亿元,较2000年增长69.3倍;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为1.06%,较2000年提高0.84个百分点。专利申请量质齐增,2023年全市专利授权量为2386件;截至2023年,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308件。2023年末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44家,高新技术企业销售额达650.2亿元;全市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22家,省级众创空间17家,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

在教育事业上优质均衡,75年来,晋中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幼儿园数由1949年的1所增加到2023年的617所;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优势明显,普通高等学校由1950年的1所增加到2023年的17所,在校大学生由1950年的168人猛增至24.8万人。

在文化事业上欣欣向荣,75年来,晋中公共文化服务业体系建设不断完善,2023年全市公共图书馆由1950年的1个发展为12个,图书总藏量达2514千册。文化活动多姿多彩,艺术表演团体由1949年的1个发展为103个,从业人员3055人;艺术表演场所12个,从业人员377人,平遥国际电影展、左权民歌汇等群众性节日文化活动成为山西名片甚至中国名片。

在卫生事业上长足进步,75年来,晋中公共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2023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和村卫生室)3501个,较1949年增长217.8倍;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8559张,较1949年增长202.9倍;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院床位数4.35张,较1952年(0.27张)增长15.1倍。全市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3953人,较1949年增长13.6倍;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7.09人,较1952年(1.78人)增长3倍。

人民生活稳步攀升

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75年春华秋实,我市人民生活节节攀升,生活质量步步提高。

看就业,75年来,晋中就业总量增加、结构优化,就业质量显著提升。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就业规模扩大,全社会就业人员由1952年的58.89万人逐步壮大至2022年的162.73万人,年均增长1.5%,年均增加1.48万人;就业结构优化,就业人员在第一、二、三次产业比例由1952年的85.9:2.8:11.2调整为2022年的28.1:26:45.9,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了57.8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则分别上升了23.2个、34.7个百分点。

看居民收入,75年来,我市城镇居民收入渠道不断拓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9年突破千元大关,2023年达到42877元,比1989年增长41.2倍,年均增长11.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4年突破千元,2014年突破万元,2023年达到19681元,比1989年增长70.8倍,年均增长13%;比1958年增长324.8倍,年均增长9.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从2009年的2.78逐步下降到2023年的2.18,城乡收入差距稳步缩小。

看社会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晋中建立完善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为主要内容,全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2023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90.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60.1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68.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38.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45.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42.1万人;参加生育保险44.7万人。2023年,全市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5543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59964人;纳入农村特困供养15650人。

看居民生活,202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943元,比1989年的796元增长24.1倍,年均增长9.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469元,比1989年的192元增长28.1倍,年均增长10.4%。

低碳发展逐绿前行

生态文明加速构建

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理念引领下,我市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得到全面提升。

节能降耗取得实效。2023年,全市发电装机容量1153万千瓦,其中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48.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能源发电量41.0千瓦时,较2016年增长10.4倍,年均增长41.6%。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清洁型能源消费量369.7万吨标煤,较2012年增长1.9倍;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的比重为20.1%,较2012年提高9.7个百分点。能耗强度显著下降,“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晋中均超额完成节能目标;2021年至2023年,全市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10.7%(全口径),已完成“十四五”下降目标(15.5%)的60%。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党的十八大以来,晋中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2023年,市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62,PM2.5浓度37微克/立方米,全市地表水国考断面达到或优于三类水体比例85.7%,全市所有地表水考核断面全部退出劣Ⅴ类,良好生态环境变得可观可感可触。

注:本文以1949年数据为基期、2023年为报告期计算;1949年没有数据的指标采用最早年份出现的该指标数据,数据来源于晋中市统计局。

记者 刘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