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文旅

致敬烽火岁月 赓续红色血脉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4-09-02

左权县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

晋中市博物馆红色革命专题展厅

时光流逝,有些日子,我们注定无法忘记。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这一天,是中国人民永远铭记的日子,也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永远铭记的日子。

在晋中这片红色热土上,英雄的晋中人民积极投身革命、喋血沙场,或主动出击或积极协助八路军,同日军展开殊死斗争,从粉碎“围攻”到反“扫荡”,从击溃“蚕食”到摧垮敌人的“总决战”,铸就了光耀千秋的太行精神。

铭记历史深重,缅怀先烈荣光。牺牲无数,苦难刻骨,永不敢忘。让我们一起致敬抗战中的英雄儿女,致敬这场永不妥协的伟大抗争。

——明史实

抗日丰碑 浩气长存

抗日战争期间,我市地处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三大抗日根据地的接合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成为华北敌后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8月31日,晋中市史志研究院副院长杨美红讲述了英雄的晋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投身革命,同日军展开殊死斗争的历史。

1937年11月,八路军挺进晋中,展开对日作战,晋中大地上立刻掀起了参军、参战的热潮。在共产党的组织下,晋中各县的自卫队、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纷纷成立,万千民众汇成一股强大的抗日洪流。

抗日战争初期,日军沿正太线南侧公路向西进犯,在晋中活动的八路军129师、115师一部给予迎头痛击。1937年11月2日,八路军129师386旅在昔阳黄崖底设伏,歼敌109师团135联队300多人。4日,八路军115师和129师386旅在昔阳广阳再次设伏,毙敌1000多人,生擒日军加藤信夫等3名军官。7日,129师386旅又在昔阳东户封伏击敌人,歼敌250多名。八路军首入太行,就在晋中大地三战三捷,令敌丧胆。

令敌人谈虎色变的麻雀战始于晋中太谷范村战斗。1940年,八路军129师一部4个班的战士面对千余日军毫不畏惧,分散御敌,创造了毙敌200多人、炸毁坦克一辆,我军无一伤亡的辉煌战果。还有1942年5月的苏亭战斗,是军民配合作战,以少胜多的著名战斗;1943年5月的阳曲山战斗是抗战中发生在晋中最为悲壮的一战。著名的百团大战的许多战场都设在晋中。百团大战中,我军共毙敌2.5万人,拔除敌据点3000多个。

发生在晋中的抗日战斗举不胜举。据统计,抗日战争期间,晋中军民共对敌作战2万余次,歼敌2.5万余人。晋中人民奋起抗战的不朽篇章永载史册、世代传颂!(张颖)

——忆过往

英雄战旗 高高飘扬

巍巍太行,左权县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一段段红色故事被岁月铭记,激励着新时代的青年前行。前几天,长期致力于左权红色文化研究的左权县政协原秘书长、太行人民研究院副院长石湘涛从自己收集、整理、编撰《左权独立营史料集》的经历出发,为长安大学来左权县参加暑期实践的学生们深情讲述“左权独立营”的辉煌篇章。

“201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100面猎猎飘扬的战旗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其中,有一面战旗因一人命名,传百代光荣,它就是‘左权独立营’战旗。”石湘涛说,这面战旗承载着一位将军的不朽英名与无数战士的热血忠诚。这面战旗,源自1941年华北敌后战场,一支由辽县子弟组成的队伍,在烽火中诞生,以左权将军之名命名,从此踏上保家卫国的征途。

“1942年5月,日寇向根据地腹地的八路军总部实施‘铁壁合围’,左权将军率部突围,壮烈牺牲在麻田附近的十字岭上。1942年9月18日,辽县易名左权县,同年同月,八路军总部授予辽县独立营‘左权独立营’的光荣称号……”石湘涛表示,在抗日战争中,“左权独立营”肩负着重任使命,愈战愈勇、威震敌胆,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被誉为人民武装和八路军的标杆营、模范营。

“‘左权独立营’这一荣誉称号,不仅是对左权将军的缅怀,更是对全体官兵英勇抗敌的最高赞誉。”石湘涛说,从抗日烽火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左权独立营以其无畏的勇气和卓越的战绩,书写了人民军队的光辉篇章。

岁月流转,精神永存。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第73集团军某旅左权独立营的官兵们,继续秉承先辈遗志,以铁的信念、铁的纪律、铁的团结、铁的作风,多次荣获“四铁”先进单位称号,成为新时代强军路上的亮丽风景线。

红色故事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精神的传承。石湘涛的讲述,将激励着年轻一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张凯鹏)

——承遗志

抗战历史 永不忘却

近日,记者在辽县抗日战争纪念馆,见到了手拄拐杖、头发花白的王艾甫。虽已至耄耋,老人依然坚持每天到馆,为前来参观学习的人们不厌其烦地讲解、述说那段不容忘却的历史。

王艾甫是山西省人民检察院的一名普通退休干部。他18岁入伍,1967年随部队出国参加援越抗美;1971年,出国援老抗美作战。1979年从部队转业,参加工作后,因为书信往来,王艾甫开始收集邮票。1996年,他偶然从旧货摊上发现了《太原战役阵亡将士登记册》和太原战役中84位烈士的阵亡通知书。从此,王艾甫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为烈士义务寻亲之路。

“不知不觉中,已走过了20多个年头。我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行程30多万公里。”王艾甫说,截至目前,已经为155名烈士找到了亲人,为2000多名烈士家属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寻亲信息。而那84份曾沉寂的阵亡通知书中,也有46份得以重见天日,找到了它们应有的归宿。

为了让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藏品发挥更大的价值,王艾甫在自己的家乡左权县西关村找到了一个明清风格的古建筑院落,并自筹资金进行全面修缮,又对藏品持续增添、筛选、整理、编排。2009年9月,辽县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开馆。

展馆内所陈展的藏品多为当年辽县抗战的实物、图片和文字资料,总数达13800多份(件、个)。藏品中一个个真实的人物,一件件真实的故事,与左权县家家户户、村村寨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都传承着当时辽县人民不屈而执着的抗战精神。同时,这些藏品无声地诉说着顽强的辽县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艰难、勇敢和智慧,披露了当年日本侵华战争的一幕又一幕罪行。

2017年,王艾甫将辽县抗日战争纪念馆全部无偿捐赠给左权县政府,再一次用实际行动体现了一位老兵的爱国情怀。他说:“只要没倒下,我就要向社会、向年轻人讲好我们左权人民的抗日斗争历史,让后人不要忘了我们中华民族经历过的苦难和斗争。” (李娟)

——强教育

勿忘历史 发奋图强

“在那片被芦苇轻抚的村落,有个12岁的少年……雨来,他像只灵动的小鸭子,在水中自由穿梭。然而,当战争的阴霾笼罩村庄,雨来不再只是村中的‘小鸭子’,他成了守护秘密、智斗敌人的小勇士……”

9月1日,在平遥县实验小学二年级暑期分享班会上,郭佩欣同学的声音,带着几分稚气,却饱含深情,将雨来的故事娓娓道来。她的话语,在每一位聆听的孩子心中种下了一颗勇敢与智慧的种子。

“是啊,雨来的故事,是那段艰苦卓绝岁月的缩影。1937年,日寇的铁蹄践踏华北大地,晋中也未能幸免。但晋中的儿女们没有退缩,他们用智慧和勇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织就了一张张抗日的网,每一个战场都见证了他们的英勇与不屈。”李皓然同学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雨来与晋中抗战英雄的事迹,不仅仅是过往云烟的叙述,更是激励后人前行的灯塔,是民族精神的璀璨星辰。李老师站在讲台上,目光坚定地说:“同学们,这些故事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它教会我们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面对诱惑时坚守底线。在新时代的征途上,我们更应该铭记这些精神,让它们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

班长声音铿锵有力地说:“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要从雨来等英雄人物身上汲取力量,树立正确的‘三观’,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我们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建设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勿忘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传承精神,是为了更加辉煌的未来。”李老师的结束语,如同温暖的阳光,洒满整个教室。(武玲芳)

——青年志

传承精神 续写华章

“每次走进抗战纪念馆,看着那些陈旧却充满力量的展品,仿佛能听到先辈在战场上的呐喊,那股不屈的抗战精神就像一把火,瞬间点燃我的内心。”市民赵健斌激动地说。在历史的长河中,抗日战争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承载着无数的英勇与悲壮。这场战争虽已远去,但抗战精神却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前行的道路。

抗战精神从未被遗忘。晋中学院的大二学生孙玮说:“抗战精神是一种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想要放弃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先辈们面对强大敌人时的那种坚韧。他们能在绝境中奋起,我们也应该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孙玮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红色研学活动,通过实地走访抗战遗址,更加深刻地领会到抗战精神的内涵,立志将其转化为奋斗的动力。

年轻的创业者周吕认为:“抗战精神是一种勇于创新的精神。先辈们在战争中不断探索新的战术和方法,我们在创业的道路上也需要这种创新思维,敢于突破传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周吕在自己的创业过程中,不断尝试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手段,以实际行动践行抗战精神。

“在社区工作中,我常常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但每当想起抗战先辈们在战场上的无畏拼搏,我就充满了力量。抗战精神教会我要勇敢面对困难,积极为居民解决问题。”年轻的社区工作者杨娜感慨地说。杨娜还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通过讲述抗战故事向社区居民传播抗战精神。

传承抗战精神,是青年一代的使命与担当。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将抗战精神融入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抗战精神将继续激励着青年人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马永红)

策划 / 路丽华

统筹 / 李娟

摄影 / 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