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4-08-13
山西宏源富康新能源有限公司净水车间。
签约全国首单再生水水权有偿出让协议,破除企业取水困境;
建成67.787公里的再生水管网,将水源输送至生产一线;
节约淡水资源1000余万立方米/年,实现经济、生态双向互动……
从“无水可用”,到变“水瓶颈”为“水支撑”“水保障”,灵石县以一马当先的魄力,首开全国再生水水权交易先河,锚定“全收集、全处理、全利用、全交易”目标,不断深化完善再生水交易利用机制,实现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全面突破,蹚出了一条可推广、可复制的灵石路径。
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灵石县,是全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水资源匮乏,供需矛盾突出,全县年取水量缺口超2000万立方米。如何破除水资源困境,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该县一直以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水源落实不了,许多项目都无法上马。但是受自然条件限制和水资源利用的刚性约束,短期内全县已没有可供生产使用的常规水源。”灵石县水利局副局长贺瑞勋表示。
再生水是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标准的水,是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灵石县共有13个污水处理厂,年可生产1000多万立方米再生水。交易前,这些水除少量用于城镇绿化和道路洒水外,80%以上都直接排入附近河道。在此基础上,加大回收利用再生水,并将再生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之中,成为破题的重要切口。
2020年,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推进“五水综改”、理顺水治理体制机制。灵石县紧抓改革窗口期,主动申请开展再生水水权交易改革试点,委托国家级水权交易平台——中国水权交易所编制了《晋中市灵石县再生水水权交易实施方案》,后又搭建起了市、县两级水权交易系统。
2021年8月,全国首例再生水水权有偿出让签约仪式在灵石县举行。灵石县水利局作为交易转让方,与山西宏源富康新能源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达成了为期5年的720万立方米/年的供水协议,授权灵石县保净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作为唯一再生水销售企业,向受让企业供水。至此,再生水从无偿取得变为有偿使用迈出关键一步。
有了指标,如何将水源输送至企业?灵石县持续加大马力,按照“供水管网全贯通、工业园区全覆盖”的要求,启动了再生水收集输送管网建设工程。2023年8月,全程67.787公里、可连接13座污水处理厂、覆盖3个工业园区的管网基本建成,全方位盘活了灵石的再生水源,使之成为企业发展、项目建设的“源头活水”。
如今,在山西宏源富康新能源有限公司,每天2000立方米的再生水通过中水管道直达生产一线,工业用水随取随用,这家年产能达210万吨的焦化企业再也没有了用水的后顾之忧。
同为第一批购买再生水的企业,中煤九鑫焦化有限责任公司过去长期使用地下水生产焦炭,新项目由于无水可用一度被搁置,现在20多公里的供水管网直通车间,再生水代替原有水源,让这家当地支柱产业重新焕发生机。
“实行再生水水权交易,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全面共赢。目前,灵石全县再生水水权交易量达741万立方米/年,带动增加工业产值约190亿元,实现利税14.2亿元。此外,改革还加快了对居民生活污水的全链条全封闭式处理,减少了汾河流域的淡水取用,预计每年节约淡水资源1000多万立方米,对县域内的生态平衡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贺瑞勋说道。
市场配置水资源,促使企业节水意识不断增强。许多企业为了更好地适应利用再生水的生产模式,纷纷对设备进行升级、开展节水改造,企业耗水量显著下降,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走进山西宏源富康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净水车间,功能强大的净水装置,步骤齐全的净化流程,让人不禁感叹企业在节水方面所做的努力。“我们的再生水到了净化车间后,经过过滤脱盐,好水返回到焦炉的冷却系统进行利用,一部分蒸发掉了,另一部分返回来再经过这个系统过滤脱盐,再次利用,这样不断循环往复,基本能够实现零排放。”山西宏源富康新能源有限公司环保处处长范建峰说。
“我们企业通过提升工艺、改造设备,每吨焦炭用水从1.5吨减少到1.13吨,算下来1吨焦炭节省了400公斤水。”中煤九鑫焦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毛航宇表示。
以灵石县首批交易的三家焦化企业为例,通过改造升级,与传统工艺相比,每年可节约水资源280余万立方米,按每吨污水处理成本25元计算,每年可节约成本约7000万元,在集约节约利用水资源的同时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灵石县再接再厉,赓续前行……
——积极推进总投资2.1亿元的城市“雨污分流”建设工程和日处理能力1万立方米的两渡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建设,促使再生水保障能力不断升级;
——探索再生水指标在有效期限内的合理出让方式,最大程度激发水指标活力,让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日益凸显;
——将水权转让费用于污水处理实现资金反哺,形成资金运行良性循环机制,延长项目回款周期,不断扩大用水市场。
勇于探索的灵石人将以山水为卷、改革为笔,大胆尝试、大胆实践,持续深化完善再生水交易利用机制,以“源头活水”激活全县高质量发展“满池春水”,描绘出“无边光景一时新”的壮阔图景。
本报记者 吕斌华
本报摄影 史曼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