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民生

月满相思夜 千里共婵娟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4-08-09

永恒誓言

浪漫鲜花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温馨甜蜜

当银河横跨天际,牵牛星与织女星遥相呼应,我们就会迎来一个充满浪漫的节日——七夕节。这不仅是一个关于爱情与忠贞的古老传说的节日,更是现代人寄托情感、表达爱意的温馨时刻。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七夕节带给人们情绪的休憩和松弛,提醒我们珍惜身边人,勇敢表达心中爱意。无论是情侣间的甜蜜约会,还是家人间的温馨相聚,都让这个节日充满温馨与幸福的气息。

让我们一同沉浸在这个充满爱意的节日中,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深情与美好。

承古塑新 延续文化

作为“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和顺县保留了许多独特的习俗,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地方特色,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古时女子会穿针乞巧,如今以刺绣的方式延续下来。”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顺刺绣技艺县级传承人张丽娜手拿针线,一边展示刺绣技艺,一边向记者介绍,和顺刺绣又叫牵绣,牵是牵牛的牵,与牛郎织女文化传说有关。刺绣是在已加工好的织物上,以针引线,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穿刺,通过运针将绣线织成各种图案的一种技艺。和顺民间刺绣一般从样式设计到整理成形,需要糊裱、画图、裁剪、手工刺绣等4至5道工序,主要有斜针、平针、散针绣、打子绣、套扣绣、盘金绣等多种针法,布局错落有致、构图章法严谨,色彩对比和谐、画面极富韵律感,有“远观气势宏伟、近看出神入化”的艺术效果。

曾经,大多数刺绣艺术品多为日常用品,有鞋垫、肚兜、帽子、枕头、针线包等,图案多以莲生贵子、十二生肖、福海无边、祥龙献瑞等吉祥元素为主,随着牛郎织女文化的传承发展以及刺绣技艺的不断精进,昔日的日常用品已经成为现在的民间手工艺品。

和顺刺绣省级传承人范素萍和白巧英,在传统刺绣技艺上自创针法,创作出了“牛郎织女”组画,用精巧的绣艺把牛郎织女的传说融入一幅幅刺绣作品中,被当地百姓称为“织女传人”。

此外,还有和顺剪纸、烙画、树皮画、泥塑等传统手工艺品,均用独特的技艺把牛郎织女的传说展现出来,让牛郎织女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除了穿针乞巧,和顺县还有独具特色的七夕美食,如鸳鸯糕等。

七夕期间,我市各地还通过举办青年联谊活动、家风建设活动等方式,引导人们树立新型爱情观、婚恋观。(闫淑娟)

集体颁证 情定一生

七夕,这个承载着浪漫与甜蜜的传统节日如约而至,榆次区民政局正如火如荼地筹备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在8月10日七夕节当天,他们将在晋华1919为20对新人举办一场温馨而庄重的集体颁证仪式。

该局相关负责人说:“这次活动意义重大,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环节,强化新人对结婚登记的重视。将‘重登记、强责任、崇节俭’的新婚俗新理念,像种子一样深植于每一对新人心中。我们会用心营造出庄重且热烈的氛围,让新人们深深铭记结婚登记这一神圣而特殊的时刻,情定一生。”

为了确保活动圆满成功,给新人们留下难忘的回忆,尽管七夕节恰逢周六,该局工作人员主动放弃休息,全力以赴、加班加点投入到紧张的活动筹备工作中。他们精心布置场地,认真核对每一个流程和细节,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在众多参加此次活动的新人中,“90后”的刘少波和李晓彤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在大学校园里相识,共同的音乐爱好让两颗年轻的心越靠越近,最终牵起了彼此的手。毕业后,他们一同踏入社会,携手面对职业规划和工作压力,始终相互支持、不离不弃。刘少波满怀期待地说:“一直以来,我们都期待能有一个难忘的仪式,这次集体颁证活动正合我们心意。在这个浪漫的日子里,和众多新人一起许下爱的誓言,一定会成为我们人生中最珍贵的回忆。”

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众多新人满怀喜悦地选择在这一天领证,开启他们人生的新旅程。这次集体颁证仪式,将对倡导文明婚俗新风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相信在这个浪漫的节日里,活动一定会为新人们的爱情增添一抹绚丽的色彩。(马永红)

七夕经济 浪漫升温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在这个充满浪漫的节日里,七夕经济正在悄然兴起。节日前夕,记者走访了解到,各大商场、花店、珠宝店等纷纷换上了七夕主题装饰,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市民们趁着节日,为心爱的人挑选礼物,享受这份难得的浪漫时光。

在市城区安宁街的一家花店,记者看到,陆续有市民来此订购节日花束。“我和女友打算在七夕节当天领证,为此我特意预订了99朵红玫瑰。”市民江先生告诉记者,他希望通过这份礼物表达对女友的深深爱意。花店工作人员表示,为了吸引顾客,节日期间,他们推出了七夕专属花束和个性化定制服务,以满足顾客的需求。在市城区新建街一家大型商场的首饰专柜前,市民张先生正在为爱人挑选金饰。“吊坠、手链都是不错的选择,而且七夕节还有优惠活动,非常划算。”张先生表示。走访中,记者发现,不少超市将巧克力、糖果等食品摆在了显眼位置,方便顾客购买。

除了促销活动,一些大型商场还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文娱活动吸引市民参与。在市城区安宁街一家大型商场,七夕节期间举行“七夕寻缘”青年交友联谊活动,为单身男女牵线搭桥。此外,一些电商平台也加入到七夕经济的竞争行列,他们通过直播带货、限时折扣等方式吸引消费者在线购物。

七夕经济不仅带动了消费增长,还催生了新的消费模式。比如,一些旅行社推出七夕主题旅游线路和浪漫之夜活动,而一些电商平台则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将传统手工艺品、文创产品等推向市场。(张颖)

执子之手 长长久久

在市城区回收公司宿舍,住着这样一对令人艳羡的老夫妻——秦锡俊和杨向荣。这对老人以他们跨越60余载的爱情故事,诠释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深刻内涵,为许多年轻人树立了爱情典范。

今年93岁的秦锡俊与90岁的杨向荣,自1955年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以来,已共同走过了69个春秋。岁月悠悠,他们的爱情非但没有被时间冲淡,反而如同陈年老酒,愈发醇厚。在家中,秦锡俊称呼妻子为“老太婆”,杨向荣回应丈夫为“老头子”,这两个简单的称呼,承载了无数温馨与甜蜜。

走进他们家,浓厚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墙上挂着的老照片,记录着他们从青春年少到白发苍苍的点点滴滴。

“老太婆,今天我做了你最爱的小米粥,还蒸了你念叨了很久的枣糕。”秦锡俊轻声细语地说。

餐厅里,杨向荣坐在一张旧木椅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老头子,你这手艺越来越好了。”她的声音温暖而柔和,带着岁月的沉淀。

“我们那个年代,没有那么多花哨的东西,爱情就是一日三餐,是共同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秦锡俊回忆起往昔,眼中闪烁着光芒。

“我们结婚那会儿条件艰苦,但只要有他在身边,我就觉得什么都不怕。”杨向荣笑着回忆道。她说,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两人总是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秦锡俊生病时,杨向荣无微不至地照顾;杨向荣身体不适时,秦锡俊同样细心呵护。这份相濡以沫的深情,让周围邻居羡慕不已。

谈及婚姻长久的秘诀,秦锡俊憨厚地笑着说:“哪有什么秘诀?就是互相包容、理解、支持呗。老太婆爱唠叨,我就多听少说,有时候回避一下,矛盾自然就化解了。”他朴实无华的话语,却道出了婚姻的真谛。(武玲芳)

以节为媒 活动多彩

“和心爱的人一起打卡爱情圣地,这是最浪漫的事。”8月7日,来自河北邢台的游客陈先生和女友走进和顺县南天池村这片浪漫之地。两人手牵手,悠然穿行在古村内,在牛郎庙、织女庙、南天门、凤冠山等景点拍照打卡,在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发源地许下永恒誓言。

南天池村党支部书记陈宝珠介绍,和顺县是“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这里滋养、孕育了“牛郎织女”的爱情神话传说,当地的牛郎峪村和南天池村至今还留存着牛郎庙、织女庙、南天门、喜鹊山等与“牛郎织女”故事相关的遗迹。“每年七夕节前后,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我们组织了以民俗婚礼为主题的体验式乡村旅游活动,让大家沉浸式体验中国式浪漫爱情文化。”陈宝珠说。

以节会搭台、以文化引领,目前,和顺县正在举办七夕节系列活动,将其作为展示形象的窗口、弘扬文化的载体、彰显魅力的平台,吸引广大游客认识和顺、关注和顺、走进和顺。

“今年七夕节前后,我们将举办2024‘我们的节日’七夕系列活动,全面弘扬和传承七夕传统节日文化,推动全县文化旅游大发展大繁荣。”和顺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宋婷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为“鹊梦千年、情满梁余”,从7月一直持续到9月,主要包括媒体宣传暨采风行、青少年才艺展示专场、晋剧演唱会、文化志愿小分队展演、爱情故事演讲比赛、青年相亲大会、婚俗文化展示、和顺商机合作座谈会、“我们的节日·七夕”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和顺县职工篮球大赛、中国传统爱情故事大家讲、七夕主题征文、在晋留学生打卡等15项内容,全面唱响“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品牌。(李娟)

两地分居 守好信任

在我市,有不少夫妻因为工作不得不分居两地,过着双城生活。在漫漫岁月中,靠着信任和理解,他们的故事如同牛郎织女般跨越空间的阻隔,诠释了爱的永恒与坚贞。

李晓明与赵曼是一对因工作原因而分隔晋中与运城的夫妻。赵曼在晋中工作、生活,李晓明则两头跑。赵曼告诉记者,她和丈夫是大学同学,大学毕业后在榆次成家,后来丈夫参加公务员考试进入运城一家行政单位工作,他们开始了长达15年的两地生活。“刚开始确实不适应,用到他的时候他不在,周末回来待两天,又匆匆走了。”赵曼说,“女儿今年10岁,非常喜欢爸爸。小时候可不是这样,爸爸回来一说抱抱就大哭,那时候就觉得心酸。好在现在交通便利,坐高铁两个多小时就能团聚,而且智能手机能够天天视频通话,加上婆婆长期帮忙带孩子、做饭,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我们靠着互相信任、支持、包容,走到了今天。”

今年七夕节正好赶上周末,李晓明提前准备好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本手工相册,相册里记录了他们从相识、相知到相爱的点点滴滴,每一张照片背后都附有一段文字,诉说对妻子的爱意与感激。他说:“这么多年,我当‘甩手掌柜’,老婆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家庭,很不容易,我特别感激她。”

去年,人到中年的陈晓菲和爱人也过起了两地分居的生活。

“爱人因为工作调动,到了县里工作。他不在家,我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适应。”陈晓菲笑着说,“好在生活已逐渐步入正轨。我们这个年纪,上有老下有小,家里琐事很多。我会尽力解决好生活中的小事,让他工作无后顾之忧。”(闫淑娟)

本版策划:路丽华

本版统筹:闫淑娟

本版摄影:程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