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县区>榆次

雨后抢墒耕作忙

—— 榆次区东赵乡训峪村见闻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4-08-05

“前几天的一场雨来得太及时,我们这几天正在抢墒播种,萝卜、白菜等蔬菜正好赶上了播种时节。”8月2日,榆次区东赵乡训峪村田间一派繁忙。“前段时间天气干旱,给庄稼带来不利影响,我们要趁着这场雨及时做好蔬菜抢种、果树管护工作。”村民李素仙说道。

训峪村位于东赵乡北部,是一个丘陵旱垣村落,现有耕地2000余亩,水资源匮乏,传统农作物种植中,谷子是第一位的。很久以前,村子里就流传着这样的农谚“庄稼种谷,十年九得”,因为训峪村十年九旱,而谷子耐旱,缺水时也能有个收成。

近年来,随着生产水平逐步提高、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村民种植农作物的种类逐步转向蔬菜、水果等,种植西红柿、西葫芦、红薯,梨、苹果等成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上个世纪,村子里有一眼深井,近几年又连续打了两眼深井,用来解决人畜吃水和农业灌溉问题。”榆次区史志研究室的胡满川是土生土长的训峪村人,他对训峪村的历史了如指掌,“训峪村传统的农作物,基本都是杂粮,谷子、高粱、豆类,靠天吃饭决定了农作物种植的品种。随着农田水利建设的推进,训峪村从靠天吃饭到机井灌溉,从单纯种植谷子杂粮到种植蔬菜水果并间或种植杂粮,从吃饱肚子到讲究饭菜品质,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胡满川介绍:“今年天旱少雨,训峪村三眼水井开足马力保障农田灌溉,这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但井水灌溉毕竟与下雨不同,农作物还是受到了一定影响。”

“当前,正是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期,我们要全力以赴减少损失,这场雨过后,村‘两委’合理调配农机,指导农户抢抓墒情、科学耕作,并提供技术服务保障,助力抗旱保丰收。”训峪村党支部书记侯利福说道。

本报记者 张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