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4-06-24
刘学斌
今年是《晋中日报》复刊40周年,看到报社举办“忆芳华——我与《晋中日报》的故事”征文活动,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是的,我作为《晋中日报》的一名忠实读者和老作者,心里有好多话儿想表达。
参加工作以来,我见证了《晋中日报》的嬗变,我的“爬格子”之路也与《晋中日报》的发展同频共振。
刚参加工作时,乡领导安排我在办公室工作。我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天天可以读到各种报纸,其中就有《晋中报》。是的,当时就叫《晋中报》,是一张小报。因为《晋中报》非常接地气,报纸上的内容都是各县的新闻,特别是常常能看到报道我县的新闻,所以,报纸一到,我首选阅读《晋中报》。
就这样,我也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把乡党委、乡政府及各村涌现出的新鲜事,写成新闻稿件,投给《晋中报》。记得第一次给《晋中报》投稿的题目是《高村一农家院里安装上广播喇叭》。说的是这位青年农民一日三次为村民转播中央和山西省新闻联播的故事。稿件很快就在《晋中报》头版很显眼的位置刊发了,还加了编后语。
由于《晋中日报》上常常有我写的新闻报道,引起了当时祁县县委宣传部和县委通讯组领导的关注。后来,我调入县委通讯组,从事了专业新闻写作,更加点燃了我写作的激情。可以说,调入县委通讯组我才真正意义上与《晋中日报》结缘。
随着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我见证着《晋中报》由小报改为大报;由黑白印刷到彩色印刷;由周一刊到周六刊;由四个版面到八个版面,还办有特刊,办起了《晋中日报·晚报版》。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晋中日报》编辑记者的帮助下,我的笔下推出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推出了省、市、县级许多先进典型和人物……平均每年有150多篇新闻作品在《晋中日报》刊发。天长日久,读《晋中日报》已成为习惯,周六日休息,我也要到离家近的单位传达室阅读。
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投稿条件改善,报社和单位都配备了传真机。到90年代末,单位购买了第一台电脑,我也开始了电脑上敲字的生涯。2000年以后,我们逐步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稿件通过互联网邮箱发送。
就这样,在“爬格子”的路上,我一爬就是30多年,虽然苦,但也有乐。至今,忘不了是《晋中日报》锻炼了我,让我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并调入新闻宣传岗位;忘不了是《晋中日报》推荐我的新闻作品《特殊嫁妆》荣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忘不了一路陪伴我成长的各位社长、总编辑、部主任;忘不了在一起采访的记者编辑;忘不了在《晋中日报》的培养和推荐下,我荣升为主任记者;忘不了我在祁县发现了一张1948年的《晋中报》,赠送给了晋中日报社……
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获。“爬格子”爬出了全国好新闻一等奖;爬出了全国散文大赛一等奖;爬到了全国、全省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爬到了中华新闻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山西作家协会会员;爬出了《丰碑》《昭馀儿女》《那片土地》《走进乔家大院》等几本书……这些都是《晋中日报》扶持培养的结果。
细细算来,我与《晋中日报》已结缘近40年。是《晋中日报》让我的人生轨迹多了精彩;在这近40年里,《晋中日报》记录了历史,也见证了我的成长,是她陪伴我走过一路的风风雨雨;《晋中日报》书写了社会发展,也助推了我的进步,使我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晋中日报》是我成长的阶梯,更是我前行的向导。
现在,虽然退居二线了,但我仍然在“爬格子”的路上,书写和讴歌伟大的新时代。
(作者为原祁县县委通讯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