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4-06-24
杨巨斌
这是一个近40年的故事了。
1985年是我被调到太谷县广播站工作的第二个年头。一年多的时间,我除了日常的新闻采写、节目编辑外,也偶然向省市报刊投递一些稿件。当然,缘于写作水平之限,只有少数“豆腐块”被采用,但这已经足够鼓舞我投稿的热情了。
就是这年春天,领导分配给我一个任务,采访县气象站站长郝補拴同志。
当时在太谷县、晋中地区乃至全省气象系统,郝補拴都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自上世纪50年代初期,他从省气象学校毕业并被分配到太谷着手建立县级气象站开始,30多年间,太谷气象的观测、记录、分析、预报等一整套工作,从一张白纸直到成为全省全国的先进站点,都是他艰辛努力的结果。特别是他的气象预报精准度之高、分析之透彻,都深受省市专家的肯定,太谷老百姓更是对他佩服有加。
历经月余采访,我成了老郝的忘年之交,回顾他艰难的创业历程,我同他一起哭一起笑,一同豪迈或一样感伤。凭着这浓情的感同身受,我心里涌动的那份激情流淌于笔底,很快写出了我人生中的第一篇长篇通讯《天地之间》。
这篇稿子在县广播站播出后,单位领导又鼓励我把它邮寄到了晋中报社,希望它能变成铅字而让全区人民都了解到这位气象专家的事迹。
然而整整两周时间,我一直没能收到任何信息反馈。我开始怀疑自己,肯定是采访得还不够深入,文字功底也差着火候,稿子应该是被“毙”掉了。
忽然有一天,我接到了晋中报社编辑老师的电话,他告诉我,经过编辑部审定,认为郝補拴同志的事迹很感人,报社准备发表,但是篇幅有点长了,要求我从4000字缩写到2000字以内。
正当我喜忧参半地对稿子“舞刀弄斧”之时,编辑老师再次通知我,这篇通讯经报社总编审看后,认为人物事迹很具典型性,要求继续丰富内容,扩写成6000字左右的报告文学,并要我马上到报社改稿子。
于是,我这个新闻战线毛毛愣愣的“小学生”,被报社安排到了当时晋中地区最高规格的地委接待室,由总编亲自带着一起改稿。就这样,我人生的第一篇报告文学《天地之间》在当时的《晋中报》整版刊发了。
这件事情的影响极为深远。此后,郝補拴同志被评为山西省劳动模范,荣获全国优秀气象局长光荣称号。那篇《天地之间》也获得了全国首届气象文艺萌芽奖。我后来也调入县委通讯组,成为了《晋中日报》的特约记者,多次被评为省市优秀新闻从业人员、全省百佳新闻工作者。而晋中日报社许多领导和同仁也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这些都是我热爱新闻工作的动力和源泉!而今,我虽然已远离新闻工作,但我始终以新闻人自居,并将为此豪迈终生!
(作者为原太谷县委通讯组组长)